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弄 船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7月14号 09点 阅读 10269 评论3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嘉敏)

    江南水乡,少不了弄船。过去,市郊农村每个生产队里都是有农用船的。小到"三担头(能装物三百来斤)",大到"五吨头"。专门捉鱼的船在水产大队,专业运输的船在交运站。我小时候最初的印象是到绍兴去走亲戚,坐的是当地特有的狭长小巧的脚划船。

    不少人见船晃荡要头晕,不知怎地我从小就喜欢玩船,家人逗我是"网船上抱来的"。队里有的是大小河浜,有的是大船小船。我们这帮顽童在戏水时最喜旁边有船。既可把船作跳台,飞身跃入水中,亦可从水里攀住船帮爬出水面,在船上左右晃荡以激起层层浪花。有小木船的话,我们有时合力把它掀翻,让船底朝天,人站在上面跳水最扎劲。当然,这些举动要避过大人,不然会被长竹梢抽过来的。没有小船,大船照样好玩。我们在水底推着它前行,岸上大人只见船行不见人影,弄得好生奇怪,以为遇到鬼了。有次,船行方向没把准,把人家每天要淘米汰菜的水桥撞歪了,被大人一顿教训。

    十四岁中学毕业回乡务农时,早就学会了撑篙、摇撸、扯蓬、拉纤、把舵,船上的活已完全捏得上,就经常央求队长派船上的活,累点也开心。队长往往派个老农负责,放心地让我们到离仓库场较远的田头装稻,去外河里驳糞,朝酒厂弄下脚酒糟做猪饲料,把晒干扬净的稻谷交到粮食收购站。虽然我们这帮"三分工(最低工分等级,干一天相当于三角钱左右)",干着"十分工"强劳力的累活、技术活,但我们乐意并自豪。

    六十年代,队里的船都是木头的,每年冬闲或夏季时都要对船只作修理保养。此时,先要把该修的船只拖上岸,将船身内外的污垢青苔清除干净并晒干;然后由队里懂船的木匠在全面检测的基础上,对某部位损坏或腐朽的船板作修补、更换(顺便补一句,此船板的材质和工艺都有特殊要求),用专门的船钉作固定;再将桐油和石灰拌着麻丝锤打成有韧劲的油灰,沿着拼接的木板间的缝隙嵌入敲密实;最后还要对整条船涂抹三遍桐油。这样,一条乌黑泛黄的船又可下水使用了。

    到七十年代末,造船修船都费工费时费料费财的木船渐渐退出,耐腐蚀、成本低、建造保养周期短、维护方便的水泥船被引入使用。但水泥船也有致命的弱点,一碰一个洞,一擦一条缝。很快,人们使用上了快躁水泥,它能在十几分钟内迅速干结以补洞修缝。水泥船的仓盖很是密封,它一方面对防水有利,但弄得不好也会发生灾害性事故。一年冬天,我们驾船从浦西出龙华港到浦东上钢三厂装废弃的钢渣粉以修筑地下水渠。此中要有三、四天,吃住都在船上。那晚,伴随着北风呼啸,雪花密密地飘落,我们早早钻入仓中睡觉,仓盖沿是留下缝隙的。可能是随着浦江水的浪涌与船帮间的磕碰,把仓盖给盖密了。半夜时,我睡梦中只觉得喘不过气来,梦呓中惊醒,才知仓内氧气已快耗尽,连忙用力掀开仓盖,就此逃过劫难。此事现在想来还很后怕。

    偶翻《上海县志》,六十年代末全县有农用船780条,至1978年减至158条,1982年尚剩42条。如今,我地农用船已基本绝迹。从坐船玩船用船修船到此类船只的逐渐消失,是农村城市化的功绩,但在这方水土上曾经的存在和拥有,我们当记下一笔。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