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纳 凉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7月14号 09点 阅读 12686 评论4 点赞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凉

汤加|文


 

 

 

    当圆红圆红的落日隐去最后一抹余辉,劳作了一天的庄稼人终于收工回家了,寂静的村子顿时沸腾起来。除了姑娘、新媳妇,其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涌向宅河、水桥、井边,尽情享受天然浴场带给他们的快乐,积攒了一天的汗垢和疲惫在嬉水、冲淋中就此消失殆尽。不一会儿,村上烟囱陆陆续续飘起了或浓或淡的炊烟,女人灶前灶后忙起了一家子吃的晚饭和几口豢养的猪食。男人来来回回扫着场地,还吊来井水抛洒浮土,被烈日炙烤了的场地由此泛出些许裹着土腥味的凉意。孩子们拿着竹竿驱赶着转悠在外的鸡、鸭踅回窝棚。

    知了唱罢一天中最后一曲“热死了,热死了”的老调,村上摆起了“百家宴”。从村的东场头到西场头,家家户户从屋里搬出桌椅板凳,端出中午吃剩的冷菜,自家腌制的咸蛋、萝卜干、落苏干......还有烧好不久的菜和粥,一家老小开始了一天中最笃悠、最惬意的晚餐。男人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女人和孩子们附和着喝粥吃菜。喝粥可谓村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百家开“宴”后,嚯嚯嚯、嚯嚯嚯,喝粥声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庄稼人虽然不懂陆放翁“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的成仙之法,却地地道道喝出了清粥的朴实、清心、豪迈之旨趣。

    酒足“粥”饱后,村里人执着蒲扇时而拍打蚊子,时而摇扇偷凉。不少人还走门穿户,聚在一起噶起了山湖。队委会、劳动组长经常往队长家跑,讨论队里生产情况和劳动安排。女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张家长、李家短,说叨着自家的琐碎和村内外的新鲜事,也有热衷作媒的婆娘们,乘纳凉闲暇之际,撮合年轻人的好事。此时,若有不太熟悉外乡人造访,既热情又爱管闲事的噶山湖人,会不约而同悄悄询问,这是谁?到谁家去?还一路目送外乡人消失于自己的视线。

    别小瞧了庄稼人,他们中也有不少关心时事、淡古论今者。村上有个因眼疾被戏称“歪眼”的人,他其貌不扬,却腹有诗书,是村里出了名的“故事大王”。闲暇之余,总是孵在床上看纸页泛黄的书。平时缄默不言,可一到纳凉季节,像打了“鸡血”一样,储满肚子里的故事不吐不快。于是夜夜“包场”,薛仁贵、岳飞、朱元璋......历史人物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小年轻们像听广播连续剧一样如痴如醉,倘若落下一集心里就会发痒。

    夏天最不怕热数孩子。当大人们纳凉噶山湖时,他们却又成群结队玩起了“躲猫猫”、“解放军打仗”的游戏,又叫又跑,一个个玩成了“落水鬼”还迟迟不愿回家。

    没有电视机的时候,看露天电影是村里人最愉快的消夏娱乐。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几乎搬出家里所有板凳,早早地到放映场排队占位。小伙子们终于盼来了约见女朋友的机会,于是,把自己打扮得油头粉面,骑着擦得铮亮的自行车直往女朋友家赶。看电影只是借口,恋爱中的两口子呢喃细语互诉衷肠才是正事。不过,对于村里人来说,看电影真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文化饕餮。

    夜深了,村里人搬出躺椅、椿凳,还将窗板架在长条凳上,甚至卸下门板搁在晒花架上,躺着休息了。天是屋顶板是床,宅河芦苇作围墙,村里人枕着月亮和星星,听着虫啾蛙鸣美美进入甜蜜的梦乡。有的睡到半夜,然后回家再睡,有的贪图凉快,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

    如今的村上,家家户户装上了电视和空调,夏夜纳凉盛景业已销声匿迹,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当然猫在空调里,可免遭蚊虫叮咬,也不受暑热困扰,但村里人一起快乐消夏的那份情趣、那种幸福电视、空调是给不了的。村上的夏夜静悄悄,只有虫儿还在低声吟唱,风儿还在轻轻吹荡,简单、热闹的夏日纳凉回不去了,只能不时地萦绕在记忆的思绪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