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生威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扫街之45------上海溧阳路、昆山路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3年04月29号 10点 阅读 7731 评论9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溧阳路1889-1916年筑,南起黄浦江畔虹口港,北迄四川北路,长2661米,以工部局总董名狄思威路。1943年更为今名,溧阳路因开辟较早,路两侧大多是旧式的里弄和仓库堆栈。溧阳路共两段,中间被四平路隔着





      溧阳路1084弄4号陶希圣旧居-网载

    溧阳路1084弄4号陶希圣旧居,他的外孙女沈宁回忆录说:“我的父亲沈苏儒,是浙江嘉兴沈家后辈、沈钧儒先生的堂弟;我的母亲陶琴熏,是当时委员长侍从室陶希圣先生的长女......抗战胜利后,父亲母亲回到上海,住在虹口狄思威路(现溧阳路)1084弄4号。”

    陶希圣(1899—1988)曾任汪伪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与高宗武逃赴香港,揭露汪日签订卖国密约内容。此后任蒋介石侍从秘书,起草《中国之命运》,任《中央日报》总主笔,为国民党权威理论家。如今此楼也为民居


        溧阳路1156弄10号原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旧居

        金仲华(1907--1968年)浙江桐乡人,著名报刊编辑。浙江大学毕业,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职。曾协助胡适之主编《东方杂志》。1934年任《世界知识》半月刊总编辑,参与创办《大众生活》、《抗战》等报刊。后任香港《星岛日报》主编并加入保卫中国同盟。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新闻报》总编辑。解放后任《文汇报》社社长、上海市首任体委主任,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





      溧阳路1267号毛泽东前夫人贺子珍上海第一处旧居

    解放后毛泽东第二任妻子贺子珍1950年接受组织安排来到上海座四周围墙高耸、封闭式的三层楼房,是当年贺子珍来上海后的第一个落脚点。毛泽东委托陈毅照顾,这幢房子陈毅在上海做生意的哥哥的。陈毅安排她任虹口区委组织部部长,这个职位长期来只让她领工资,却没去工作。在这里贺子珍养起了猪,自己喂料、自己冲洗猪圈,使前来探望的彭德怀大为惊喜。后来她搬进了湖南路市委招待所。现为民居。


溧阳路1269号(关门处)郭沫若旧居

此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三层,独立式花园洋房,1946年5月至1947年11月郭沫若在此居住。1946年8月邓颖超等曾在此招待文化界人士,11月进步文化人士曾在此为朱德同志60寿辰举行庆祝会。现为民居,外观如旧。






溧阳路1269号郭沫若旧居近景

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1946年5月郭沫若由重庆来上海居住在此,期间任《文汇报》副刊主编,组织和参与赴南京促进国共和平谈判请愿团,慰问下关惨案受害者,追祭李公仆、闻一多,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等活动。1947年11月郭沫若离沪赴香港。






溧阳路1333弄1号著名油画家关紫兰旧居介绍






溧阳路1333弄1号著名油画家关紫兰1930--1980年代旧居

   关紫兰(1903-1986年)广东南海人,上海出生。1927年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毕业,同年赴日留学。早年师从陈抱一并与日本油画家有岛生马、中川纪元等人过从甚密。1930年代回国后多次在上海举行个人油画展。抗战时期,拒绝参加任何与日本人有关的社交活动,深居简出,以“封杀”自己艺术的方式来表明对日本侵略者的抗议,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尊重。







溧阳路著名油画家关紫兰旧居全景

1930--1980年代,关紫兰住进了溧阳路的寓所。1958年相濡以沫的,开牙科诊所的丈夫去世。1963年任职于上海文史馆馆员,同时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5年6月30日心脏病突发,关紫兰卒于自己寓所。



溧阳路1335弄5号作家曹聚仁旧居介绍

该楼为坐北朝南二层楼石库门里弄房,建面232平方米。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8月曹聚仁居住在此,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期间,他在此楼里先后编写了反映抗战历史的《大江南线》和《中国抗战画史》,后者出版后引起轰动,后来成为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物证之一。此楼现为民居,外观如旧。




溧阳路1335弄5号作家曹聚仁1945--1950年旧居

曹聚仁(1900.6.26-1972.7.23)浙江兰溪人,著名记者、作家记者、教授。抗战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45—1950年在上海各大学任教,拒台留陆迎接解放。1950-1972年在香港有关报刊谋职。在此期间,国共双方都努力寻找能够实现沟通的中间人,被选中的人是曹聚仁。他频频来往于北京和台湾之间,成为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蒋经国的座上宾,密商两岸和平统一大事。1972年7月23日病逝于澳门镜湖医院,被中共定为爱国人士,葬于故乡浙江兰溪。曹聚仁与鲁迅关系密切,晚年著有《鲁迅评传》。原配妻子王春翠;第二任妻子邓珂云。电视主持人曹景行是曹聚仁的儿子。







溧阳路1359号迅藏书室旧址
建于1920年的红瓦灰墙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藏书室在二楼,面积20.5平米。1933年3月至1936年10月间,鲁迅曾以内山书店店员镰田诚一的名义租下此屋,藏书室内有两扇门,朝北的门通向楼梯间,平时由此门出入。另一扇门通向二楼中间的阳台,这扇门常年紧闭。藏书室南北两面有窗,窗下有书桌和椅子,中间置一方桌,靠墙由下而上几乎到顶叠放着本色无漆木板制成的书箱,里面分两格存放着约6000册书籍,并珍藏着瞿秋白、柔石等人的手稿和纪念物。1936年鲁迅逝世后,许广平移居淮海中路淮海坊,并将这里的藏书等也带走了。建国后,鲁迅绝大部分藏书由北京鲁迅故居保存,故上海鲁迅藏书室未曾恢复。藏书室现为民居,外观已有改变。








昆山路西起四川北路与海宁路交界处的东南侧。它也许是上海最小、最短的马路之一,但浓缩了许多历史记


昆山路13号百年老公园--昆山公园介绍

    原址为一块荒地,中间有一个无主养鸭塘,周围居民也在此倾倒垃圾。始建于1893年,1898年7月19日正式开放,但华人不能入内,1934年7月20日才对华人开放。公园初名虹口公园,1934年6月23日改名昆山公园至今。






昆山路13号百年老公园--昆山公园大门

解放初期尚有8.65亩,到1978年已被蚕食一半。公园曾经历过多次毁灭性的破坏。1940年日军占为临时集中营,关押300多名中国人。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当作停车场,地下沟管大部断裂,园内积水,花木也大多被毁。解放后,园林工人重新平整土地,修复道路,安装沟管,种植树木,于1950年1月开放。在“文革”期间,园内建窑烧砖,继而开挖地下防空工事,树木破坏殆尽,被迫闭园。1981年开始修复工作,1983年5月1日再次开放





昆山路135号--景灵堂介绍

景灵堂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基督教堂,1882年美南监理會传教士林乐知在此开设中西书院并讲道。起初服务于中西书院师生,是上海创建的第二座教堂。1922—1923年教堂扩建,曾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教堂。为纪念著名传教士、中西书院创始人林乐知而命名为景堂



昆山路135号--景灵堂

1924年后,由江长川牧师主持。宋耀如一家都是该教堂的信徒,宋父是中西书院的教員,宋美龄參加景灵堂唱詩班。1927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宋家曾邀请景灵堂牧师江長川担任主婚牧師,江長川认为蔣介石与前妻离婚有法律依據。最后,蔣宋婚礼只能请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主持。1930年蒋介石在此受洗,名字列在该堂名册中




昆山路135号景灵堂全貌

   1937年8月13日教堂被日軍佔用。教堂几经迁址,抗战胜利后迁回原址。1966年文革中被关闭,教堂内部遭破坏。1979年恢复聚会时,先是恢复了武进路沪北会堂作为虹口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堂,不久因信徒增加太多,地方太挤,1980年改到此地,1981年更名为景灵堂。






昆山花园路7号四楼丁玲旧居

1933年5月14日中午,她和上海文委书记潘梓年在此同时被捕,留守的特务一直等到下午,终于等来了一个人。那人从四楼窗口飞身而出,不想中途被一利物划破肚皮,右前额着地,脑袋裂开,肠流满地,其状惨不忍睹。这位英雄是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应修人。蔡元培、杨杏佛、叶圣陶、郁达夫、沈从文等38位文化名人联名致电南京政府,要求释放丁、潘二人。1936年,丁玲被交保释放,以后去了陕北。1933年春年仅29岁的丁玲(胡也频烈士的遗孀)住在此地7号四楼。她住的房间不到30平方米,住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是一幢三层带阁楼的连接式红砖洋房。



昆山花园路7号四楼丁玲旧居
丁 玲(1904.10.12-1986.3.4)湖南
临澧人。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太阳照在桑干河》等是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1922年初赴上海,在陈独秀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被捕,1936年离开南京到陕北,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和《人民文学》主编等职;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妇联理事等职。1955年和1957年,丁玲两次遭受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错划为“反党小集团”、右派分子,下放到汤原农场劳动12年,“文革”中被关进监狱5年。粉碎“四人帮”后,丁玲的冤案逐步得到平反。1984年中央组织部肯定她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逝,享年82岁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2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虎虎生威

插队,读书,教书,退休。拿外地退休工资二千出头一点。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