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07年12月20号 13点 阅读 2001 评论4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西安钟、鼓楼(夜景)组照
小时候很爱去的地方之一就是钟、鼓楼,是西安城的中心。听老人们讲,钟、鼓楼下面锁了一条龙,龙头在钟楼下,龙尾在鼓楼下。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听到龙头晃动时铁链发出的响声,可我从未半夜时去听铁链声。我想这不过是一个传说,是西安人对平安的期望。现在钟、鼓楼已经连成一片,修起一个广场,钟楼周围的商铺、饭店,鼓楼边的回民小吃一条街,到了夜晚灯火辉煌,人山人海。
钟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中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处。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在广济街口与鼓楼东西对峙。万历十年(1582)迁于今址。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基座边长 35.5米,高8.6米,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四面正中各开一券门,高宽各6米,楼分二层,四角攒尖顶,飞翘檐角,覆碧琉璃瓦。每层檐下斗拱勾连,装饰富丽。楼体为木质结构,由砖台阶踏步上到砖基座大平台进入面阔7间进深3间的一层楼内,由楼内扶梯可盘旋登上二楼。二楼四面有门,外面回廊,凭栏可眺望全城风光,为古城西安的标志。钟楼原有唐景云钟,现存碑林博物馆内。1997年仿制景云钟悬挂钟楼基座西北角。
鼓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古城内西大街北院门南段。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清代两次重修,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座为长方形,全用青砖砌筑,高7.7米,长52.6米,宽38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门洞内路面和基座部分通用青条石。鼓楼通高33米,楼建于基座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面设回廊,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为重檐歇山庑殿顶,各层檐下增施斗拱,青绿彩绘,顶上青灰瓦覆盖。楼内上下厅堂皆极宽敞,雕梁画栋。1996年拆除钟鼓楼之间房屋辟建钟鼓楼广场,进一步突出了钟鼓楼作为西安古城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本组照片被系统压缩,看大图请点击:http://blog.163.com/lgs_xa/blog/static/898793620071098544141/edit/?mode=prev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