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8号 10点 阅读 6713 评论14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徐建国
2025、8、8
《数理化自学丛书》书影
今天继续阅读王雅萍的《遥远的白桦林》。在小说结尾的章节,看到白雪北京的伯父给她寄来了一套初中、高中课本,告诉她恢复高考了。这个情节如干柴烈火,一下点燃了我的记忆——我也有一套课本,是我的插友李烽祥的父亲,起了一个大早,帮我买回来的。这套书现在还保存在妹妹家的地下室里。它助我妹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外甥女,考上了上海最好的大学——复旦大学物理系。
我1975年高中毕业后插队。插队的地方是母亲曾经教过书的地方,她与当地农民关系很好。所以我去的时候,那些农民都将我当做自家孩子一样照顾。
一年后,上海市区来了两位插队知青,其中一个就是普陀区的李烽祥。与另一位知青刘勇平相比,他更老实,因此我与他的话更多。插队期间,我多次到他在市区的家。后来考取上海第六师范学校后,也多次去过他的家。只有一居室,却住了大大小小七八口人。他爸爸、妈妈、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一个亲戚家的大约五六岁的女孩子。如果他带我去,就是八口人了。
这么多人,晚上是如何睡觉的呢?底下一张大床,睡着五个人,就是爸爸、妈妈、姐姐、妹妹,那个小女孩。我真的无法想象,当时27岁的姐姐,怎么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睡在同一张床上。可是,居住条件就是这样,也是无法可想的一件事。
至于我们几个男青年,就睡在床上用木板架出的一个小阁楼,就是李烽祥兄弟俩和我。厨房和卫生间是几家合用的。好在李家妈妈与邻居关系很好,所以没有什么纠纷。李家爸爸似乎在工厂里担任车间主任。他们夫妇俩都非常纯朴、善良。我去,都是以爸爸、姆妈相称,就像他们家多了一个小儿子。
一次,吃饭时聊起,上海那时出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很有用,但很难买。他爸爸记在心里,一天不知从哪里听到了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去新华书店排队,中午时分把这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扛了回来。
有了这套丛书,我弟弟考取了北京工业学院,我妹妹考取了上海石化总厂的技校,我儿子考取了法国的一所理工大学,我外甥女考取了复旦大学。我家第二代用完这套丛书后,它就躺在妹妹家的地下室里了。
后来,知青大返城后,我与李烽祥一家就失去了联系,也不知李父、李母是否还健在?他的哥哥、姐姐、妹妹生活是否幸福?只是后来,另一个知青刘勇平来过我工作的一所村校,聊起过李烽祥顶替他父亲工作后,非常出色,担任了厂工会主席。只是后来,一直到现在,一直没有他们的任何信息。真想念他们啊!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