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9号 07点 阅读 5500 评论0 点赞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8月7日立秋,天气依然十分炎热,杭州温度高达40度。8日我们老姐老哥结伴自驾出游,三姐还带着儿孙,酷暑天三天里住进杭州良渚文化村君澜度假酒店,这次重头戏是探访“中华第一城”良渚遗址。当盛夏的热浪席卷杭城,我们选择了一处清凉秘境——良渚文化村君澜度假酒店,作为探访五千年良渚文明的起点。这座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度假酒店,不仅为炎炎夏日提供了一方避暑净土,更成为了连接现代舒适与远古文明的绝佳驿站。
从上海浦东出发一路高速,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良渚。踏入良渚文化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君澜度假酒店极具江南韵味的建筑群。酒店坐落于杭州“良渚文化村”之中,是一座兼具东南亚风韵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五星级酒店。酒店巧妙地融入了良渚文化元素,白墙黛瓦的设计与周围的竹林、稻田相映成趣,仿佛一幅活着的江南水墨画。盛夏日,酒店精心打造的“清凉秘境”让人惊喜:室内外恒温泳池泛着粼粼波光,水疗中心的冷雾缭绕,而最惬意的莫过于在酒店后花园的竹林茶座,品一壶龙井,听蝉鸣阵阵,看树影婆娑。放下行李,稍事休息,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跳进泳池。
酒店客房的避暑设计独具匠心,落地窗外是绿意盎然的园林景观,中央空调将室内温度维持在最舒适的状态,而最具特色的是那些带有观景露台的房间,夜晚可以仰望星空,感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午餐“良渚养生宴”,用当地时令食材制作的清凉菜肴,如莲子羹、凉拌莼菜,既美味又消暑。只是我们没吃上清凉菜肴,倒是面条煎饺味道不错。晚餐是团餐,我们九个人一桌,吃的非常好,超乎预期。
1936年,考古学家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1939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指出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具有独特个性。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鼎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顶峰,上承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下接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关注良渚,那时只能看到类似土坡状的城墙遗址。之后也多次途径良渚,却未能停留踏访,这回专程来到良渚就是要探密漫游遗址公园。从酒店出发,步行或短途车程即可抵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我们打算避开酷暑留待清晨时分稍凉快时前往,能欣赏到最宜人的景致。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良渚博物院,那里是了解良渚文化的最佳场所。博物馆内恒温恒湿的环境完美避开了室外的酷热,馆内珍藏的玉琮、玉璧等文物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特别推荐参观“神人兽面纹”特展,这些精美的玉器雕刻展现了良渚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博物馆内的互动体验区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AR技术“复活”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者,好也。渚者,水中的陆地也。”良渚古代四面环水,水路便利,被视为风水宝地,故命名“良渚”。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良渚古城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址,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良渚文化对其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
参观良渚博物院,了解良渚遗址的6大奇迹:规模宏大的城址,呈“宫殿区、内城、外城”向心式三重结构,有“中华第一城”之称;复杂的水利系统,包含11条水坝,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兼具防洪、运输、灌溉功能;发达的稻作农业,发现大量炭化稻谷,印证长江下游稻作文明起源;精美的玉器文明,以神人兽面纹玉琮、玉钺为代表,体现神权与王权象征;分等级的墓葬体系,如反山王陵,随葬品差异显著,反映社会阶层分化;先进的治水工艺,采用“草裹泥”技术堆筑水坝,展现早期水利工程智慧。
游览之余,良渚文化村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慢品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充满设计感的建筑群落,还有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咖啡馆和手工作坊。午后时光,可以在"晓书馆"享受阅读的清凉,或是在"良渚食街"品尝融合了良渚元素的创意美食。傍晚时分,租一辆自行车,在文化村的绿道上缓缓骑行。微风拂面,稻田飘香,远处的良渚古城遗址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神秘。回到酒店,可以参加酒店组织的“良渚文化体验课”,亲手制作一枚仿古玉佩,或是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品味正宗的良渚茶道。
在这个暑气蒸腾的时节,住进良渚文化村君澜度假酒店,白天探访神秘的古文明遗址,夜晚享受清凉的度假时光,无疑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消暑方式。当现代舒适与远古文明在这里相遇,当清凉避暑与历史探索完美结合,良渚这片神奇的土地,便成为了炎炎夏日里最值得前往的文化绿洲。
信纸作者:茹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