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29号 11点 阅读 2119 评论0 点赞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日,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印发,为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划出了清晰的“红线”,也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标尺。各级党政机关与广大党员干部需以《条例》为指引,用好这把“尺子”,量出作风建设的新高度。
量出节约的“精度”,让勤俭节约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标配”。“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条例》的修订,为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节约行为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党员干部要从日常点滴做起,“精打细算”,如,在办公用品使用方面,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不必要的耗材浪费;在公务接待方面,严格执行用餐、用车标准,杜绝铺张浪费。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节约理念,让勤俭节约成为党员的“日常标配”。
量出廉洁的“底线”,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底色”。“廉者,政之本也。”《条例》的实施,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划出了清晰的“底线”。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守住道德底线,不碰纪律红线。在经费使用上,要严格遵守预算管理规定,做到无预算不开支,大额支出必经集体决策;在公务用车上,要严格遵守公车管理规定,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行为。党员干部要以廉洁为尺,丈量自己的言行,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的“鲜明底色”。
量出服务的“温度”,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员干部的“闪亮名片”。“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条例》的实施,不仅是对党政机关资源利用的规范,更是对服务群众的更高要求。要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如,在民生保障上,要优先投入养老助餐、普惠托育、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在服务效率上,要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落实“接诉即办”,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要持续深入开展“双结对双提升”“百支百企结百村”等专项行动,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推动实事联办、难题联解,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员干部的“闪亮名片”。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