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28号 10点 阅读 6407 评论1 点赞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嘉定蚕豆的N次精彩
嘉定蚕豆被誉为“江南蚕豆之冠”,它豆粒肥大、细腻软糯、风味独特,早在明代已在嘉定广泛种植,“豆香殊绝,岁献天家”,清代被定为贡品,是皇家餐桌上的“翡翠明珠”。嘉定蚕豆精彩绵绵,2014年荣膺“国家农产品地标”称号,2021年入选国家农村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蚕豆,嘉定本地人称作“寒豆”,因在寒露时节播种而得名。农家喜爱蚕豆,它不争地,好种、好吃。大块的土地留给麦子、油菜、棉花,它常常“插队落户”在田埂、河滩、沟渠等杂边地里,在艰苦环境中生根开花结果。记忆中,稻子收割后,我扛一把一米多长的大插刀,老母亲背一个蚕豆袋子,在自留地、口粮田和住宅周边的零星的土地上播种。我在前面凿一个个洞,母亲随后放进两三粒豆子。播种后,大功告成,不用施肥,不打药水,坐等来年蚕豆的累累硕果。
阳春四月,“蚕豆开花一片雪”,它与桃花、油菜花争奇斗艳,共绘春日的绚丽画卷。花褪去了,青蚕豆就闪亮登场了。它是春日里农家的主打菜。出壳的豆子碧绿煞青,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蚕豆炒笋丝、蚕豆炒蒜苗、蚕豆炒咸菜、清炒蚕豆……蚕豆配伍的菜肴像变戏法似现身在农家餐桌上,其中清炒蚕豆最有说道。在油锅葱花爆出扑鼻香味时,“嚓”,把豆倒进镬子,一股青烟袅袅升起,“哗、哗、哗”铲子不停翻炒,三下五除二,清炒蚕豆就做好了。整盘菜美极了,似一幅水墨小品,春色在豆,碧绿;烟火在油,亮黄;闲情在葱,翠白。这哪里是菜,分明是江南四月天。
可惜,天妒美好,蚕豆的青春非常短暂,很快的,豆子就从青碧变成褐白,又从褐白变成了鹅黄。蚕豆虽垂垂老矣,却又开启了“又一春”新的精彩。
蚕豆是农家的常备菜。收获后,农家把它放进甏里、缸里或袋子里。我家人口多,装蚕豆的是一只青瓷大缸,满满的,足足装有五六十斤。一年四季,蚕豆的一众美味“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农家餐桌上演绎着惊艳的连续剧。
六月天,赫赫炎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家没有冰箱,菜肴非常容易馊坏,菜油盐蚕豆就扛起了“抗馊”的使命。灶火旺后,注油入镬子,撒一把盐,倒进豆子,铲子不停炒,豆子在油里翻滚,哔哔啵啵,咧嘴张口,待浅黄的豆衣布满焦黑点时,香气扑鼻的油盐蚕豆就起锅了。它刮辣松脆,咸津津,甜蜜蜜,是早上喝粥的好伴侣。大热天,农民外出干活,带上一袋油盐蚕豆,奢侈点,配一瓶土烧酒,那是饭食绝佳的标配,特有的口福。不过,现在冰箱普及,油盐蚕豆渐渐式微。
油盐蚕豆虽然美味,但对上了年纪,牙齿不佳的人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此时,泡酥蚕豆就应运而生。泡酥蚕豆前道工序与油盐蚕豆做法一样,不断翻炒。等豆子半焦时,一勺冷水“嚓”倒进镬子,热豆遇冷水,“噗噗噗”豆子像花苞渐渐展化。撒点盐、葱,一碗堪称“甘欺崖蜜软欺酥”的泡酥蚕豆就上了台面。嘉定老牌的嘉宾饭店名菜“香酥蚕豆”,是加进了陈皮等佐料的泡酥蚕豆,酥而不散,粉中带韧,是遐迩闻名的饭店招牌菜。
农忙季节里咸菜豆瓣汤是农家的担纲之菜。它做起来省事,吃起来美味。先把一调羹菜油烧烫,一勺水倒进镬子,然后放进豆瓣,豆子在沸水里上下起舞,等膨胀裂缝时,下咸菜进锅伴舞,咸菜叶子绽开如绸时熄火起锅。农家吃咸菜豆瓣汤用汤勺是不给力的,从稻田里、打谷场上回来的庄稼汉,往往抹一把汗,端起大碗,“呼、呼”的咕噜几下,就把一碗豆瓣汤吞进了肚子。豆瓣的酥鲜、咸菜的清香、菜油的醇厚沁满心肠,解乏,解馋,解渴。打一个饱嗝,惬意难以言表。
嘉定蚕豆是江南春风吹绿的玛瑙,是一方水土馈赠舌尖的人间至味,正演绎出嘉定文化传承的一幕幕精彩。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