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2号 14点 阅读 6586 评论2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傍晚的风带着点凉意,我像往常一样在小区周边遛弯。路过那家新开的养生馆时,一阵风突然卷起,门口的一堆垃圾被吹得七零八落。我低头一看,十几个小塑料杯滚到了我的脚边——那是他们给客人试喝营养品用的一次性杯子。
养生馆的玻璃门虚掩着,里面没有灯光,可能是吃晚餐的时间,店里没有人,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推门走了进去。
一个留在店里的老人,看见我进去,满脸笑容的迎接我:欢迎光临。我开门见山地说:“您好,门口的垃圾被风吹散了,能麻烦清理一下吗?”
他立马拉下了脸凶狠地说:“什么垃圾?不是我们的。”
我指了指外面:“那些一次性杯子,是你们给客人用的吧?”
他脸色一沉:“你谁啊?跟你有关系吗?”
我有点意外,但还是说:“门前三包是商家该负责的吧?”
他冷笑一声,上下打量我:“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有证件吗?”
我哭笑不得:“我只是个住户,看到垃圾影响环境,提醒一下而已。”
他哼了一声,不情不愿地拿起扫把,嘴里嘟囔着:“多管闲事,我要投诉你!”
我指了指不远处的镇政府大楼:“行啊,镇政府就在那边,您去投诉吧。”说完,我拿出手机,拍了几张散落垃圾的照片。
他瞪了我一眼,骂骂咧咧地扫了几下,把垃圾堆到墙角,转身就回了店里。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明明是一件小事,怎么搞得像是我在找茬?可转念一想,如果人人都觉得"不关我的事",那小区环境会变成什么样?
那位养生馆老头的质问——“我是谁?跟我有关系吗?”恰恰暴露了许多人公共责任意识的缺失,而“多管闲事”则彰显了现代公民应有的担当。在公共领域日益萎缩的今天,这种“多管闲事”不仅不多余,反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罗泾镇已经多年被评为创全文明小镇,其中的艰辛与努力,都离不开逐渐提升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和素养。(科普一下:全国文明城市。它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品牌。)
第二天早上,我再次路过养生馆,发现门口干干净净,连昨天的垃圾堆也不见了。应该感谢环卫工人的劳动,让我们行走在整洁干净的街边,“门前三包”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制度,本应是商家应尽的义务,却被视为额外负担;散落的垃圾明明来自自家店铺的一次性用品,却可以理直气壮地否认关联。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导致许多公共问题积重难返的深层原因。从随地吐痰到公共设施损坏,从乱停车到噪音扰民,我们社会中的许多不文明现象,都源于这种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截然分割的思维模式。
这件事让我明白,有时候所谓的"多管闲事",不过是有人愿意多操一份心罢了。如果每个人都对身边的问题视而不见,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只会越来越糟。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我想,我可能还是会"多管闲事"。毕竟,这个小区,也是我的家。
现在回想那堆散落的垃圾和养生馆门前的争执,作为市民应当认识到:在公共事务领域,没有真正的“闲事”。每一个公共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一次对不文明现象的指出都是对公共领域的捍卫。
嗨!我这个多管闲事和直言不讳的性格,看来是改不了了。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