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年华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再次参访西柏坡有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7号 16点 阅读 4076 评论0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再次参访西柏坡有感

杨学军

  2005年,我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敬仰初次踏入西柏坡,那片土地的质朴与厚重让我深受触动。202575日,当我再次站在西柏坡的土地上,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脉搏交织,让我对这片承载着新中国诞生记忆的土地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一、党中央进入西柏坡的深远意义:战略转折的关键抉择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主动撤离这座经营十余年的“红色首都”。这一决策并非单纯的军事撤退,而是毛泽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战略思想的体现。陕北地瘠民贫、交通闭塞,难以支撑大规模指挥系统的运转,而解放战争的形势正发生根本性转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序幕,东北野战军逐步掌控主动权,华北、华东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迫切需要一处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有效统筹全国战局的根据地。

  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地处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交汇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194711月石家庄解放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成为全国最大且最稳定的后方基地。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滹沱河在雨季形成天然屏障,既能依托山地隐蔽行踪,又能通过河流控制交通要道,完美契合了战时指挥中心“进可攻、退可守”的需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不仅完成了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使命,更在地理与战略上为新中国诞生奠定了基石。
  二、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与“六项规定”的精神灯塔

  194935日至13日,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论断源于对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反思——李自成进京后迅速腐化的教训,成为党必须警惕的“历史周期率”。同时,全会作出“六项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规定不仅是制度保障,更是对党员干部的清醒告诫。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板前,我仿佛看到毛泽东逐条对照“六项规定”时的严肃神情。他指出:“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这些话语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不仅是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思想基石,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三、“进京赶考”: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跨越

  19493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临行前将其比作“进京赶考”。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则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这场“赶考”的背后,是党对三大挑战的清醒认识:一是骄傲自满的挑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部分党员干部滋生自满情绪;二是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挑战,毛泽东预见敌人可能以腐蚀党员干部;三是全面执政的挑战,面对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和城市管理的新课题,能否迅速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成为检验党执政能力的关键。

  在进京途中,党中央沿途强调恢复和发展生产,关心城市建设工作。325日,中共中央进驻北平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在此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不朽诗篇。这场“赶考”,标志着党从农村革命转向城市执政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新中国政权全面建立的序幕。

  四、二十年变迁:西柏坡的红色传承与时代新貌

  2005年,西柏坡的乡村已展现出勃勃生机;2025年,这里的变迁更令人惊叹。曾经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如今已发展起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等景点,成为全国党员干部的“精神课堂”;岗南水库畔的民宿、农家乐,让游客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体验乡村振兴的成果。

  五、我的感受:精神血脉的传承与时代使命

  再次参访西柏坡,我深刻体会到“两个务必”与“赶考”精神的现实价值。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西柏坡的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未来的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应传承西柏坡精神,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在民生改善的实践中,我们都要以“赶考”的心态,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的精神血脉长流不断。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赶考”,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奋斗为底色,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站在西柏坡的土地上,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新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作者系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时政微课堂讲师

上海市道教学院政治辅导员)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天一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