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面粉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抗战烽火铸就民族精魂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2号 15点 阅读 13311 评论0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战烽火铸就民族精魂

 

   当卢沟桥的枪声穿透1937年的夏夜,当东北大地在1931年的秋寒中悲鸣呜咽,中华民族的生存命脉骤然被撕裂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十四载血火交织,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兵,多少民族忠魂慷慨赴死,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劫难,四万同胞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最终迎来胜利的晨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铮铮爱国誓言在危难关头化为燎原烈火。当山河破碎之际,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朴素而决绝的民谣唱出了全民同心的气概。台儿庄硝烟弥漫的焦土上,普通士兵们高呼人在阵地在的口号,以血肉之躯顽强阻击着日军的钢铁洪流;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爱国情怀不再是高悬的格言,而是生死抉择中迸发的现实力量它使亿万颗心在民族危亡之际紧紧凝聚,汇成一股不可战胜的洪流。

   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响彻云霄中华民族的铮铮气节如青松般傲立于凛冽寒风。杨靖宇将军于林海雪原中孤军奋战,弹尽粮绝后,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只有草根与棉絮!赵一曼面对酷刑写下给儿子的绝笔信: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字字泣血,句句铿锵。这些壮烈身影诠释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让敌人明白:这土地上的儿女,头颅可以斩断,脊梁却永不弯曲。

   “英雄二字在血与火中得到了最悲壮的定义。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数倍强敌,让世界为之瞩目;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将士以劣势装备伏击日军精锐,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并非莽夫之勇,而是明知必死而毅然赴死的决绝——为民族存续,他们甘愿将自己燃烧成照亮长夜的炬火。

   百折不挠的信念支撑着民族在黑暗中前行。延安窑洞的灯火彻夜长明,大后方军民在敌机轰炸下坚持生产,太行深处游击健儿于极端困苦中顽强斗争。从“速亡论”的阴霾到“最后胜利必属于我”的坚定信心,这种坚韧如钢的意志,最终熔断了侵略者锁链,将胜利旗帜插遍千山万水。

   硝烟已散八十载,但抗战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灯塔,其光芒穿透历史烟云,依然照亮着复兴之路。它告诫我们,民族尊严与独立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无价之宝;它昭示我们,唯有自强不息、精诚团结,才能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今天,当警报声在纪念日响起,当英雄的名字在纪念碑上被重新念起,我们不仅是在缅怀血染的昨日,更是为了汲取面向未来的力量。让我们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刻入骨髓,将“血战到底”的勇气注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锻造守护梦想的精神长城。从历史烽烟中走来的民族,终将在时代征程中走向复兴——这,便是对那十四年不屈抗争与千万牺牲最深沉的铭记与最高的礼赞。

(作者:上海嘉定工业区蔷薇苑社区居民 王宝根)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8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