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13号 12点 阅读 10051 评论1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站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老博会的展台前,喉咙已经有些嘶哑了。七个小时不间断地向来往的参观者讲解"早上海"项目,虽然疲惫,但看着老人们恍然大悟的神情,心里便又涌起一股热流。
"这个'早上海'啊,是我们科技助老服务中心的品牌项目。"我又一次重复着已经说了无数遍的开场白。面前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戴着老花镜,正眯着眼睛看我们的宣传册。
"科技助老?"他忽然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你们是不是跟老小孩网站有关系?"
我愣了一下,随即指向展板角落那个不太显眼的logo:"是的,我们就是老小孩网站的,你们很旧没有上网站看了吧?我们经历过改版,现在是老小孩社区,还有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还有上海期颐国际旅游公司。"
老先生的手突然颤抖起来,宣传册在他指间簌簌作响。"真的是你们!"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引得周围几个老人也凑了过来,"我找了你们好久!十几年前,我天天泡在论坛里,跟天南海北的老伙计们下棋、写诗......"
他的眼眶有点红了,这时又有几位老人路过,听着我们说到老小孩三个字,围拢过来问到:你们是老小孩网站的?我说是的,现在叫老小孩社区。哦,怪不得找不到了最初的网站,今天有找到组织的感觉,回娘家的感觉真好!说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引得周围展台工作人员羡慕的眼神。
上面那位老师一看就脸熟,只是一下子叫不出网名了,问后得知是网站《老兵情怀》群组的冬青老师,几年不见80多岁的人依然精神矍铄,军人的气质如当初;左下2两位老人,2019年随我去云南泸沽湖旅游,我们一见如故,愉快交谈;右下那位老人说是网名:闲闲,一看就知道当时是有空有闲之人,2003年就已经在老小孩网站冲浪了,真的是很多网友的前辈,这些老人曾经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建立起真实的情谊,又因为各种原因——子女搬家、自己生病、网站改版——而失散。如今在这个展台前,他们像离散多年的亲人般重逢。
"我孙子帮我装了微信,但我总用不惯。"一位老太太拉着我的手说,"现在知道你们有公众号,我得让我孙女再教教我。"
我帮她扫描二维码关注,突然想起包里还有几份上海期颐国际旅游公司的宣传单。"我们还有个专门为老年朋友服务的旅游公司,"我递给她一份,"下次组织活动时,您们这些老网友可以一起报名。"
"那敢情好!"老人拍着大腿说,"咱们这帮老骨头也该聚聚了。当年论坛里的'老船长'、'山间明月',不知道他们还健在不......"
这两人可是一直活跃在网站的网友,左边晓张老师是一个博物馆控,经常在朋友圈看见打卡各个博物馆·展览馆,以及最新的网红打卡地,现在是《温馨港湾》群的群主,右边那个快乐星,人如其名,一直是快快乐乐地,各种娱乐活动的少不了她,看见我发的朋友圈,一路找寻过来,一定要在娘家的展台留个影。
短暂的夕阳透过展馆的玻璃幕墙斜斜地洒落下来,为这些白发镀上一层金边。我望着他们热烈交谈的样子,忽然明白了科技真正的温度——不在于那些炫目的功能,而在于它能否让失落的联系重新接续,让中断的对话继续流淌。
我们要结束这7小时的服务时,老人们依依不舍地交换着联系方式。老人临走时拍了拍我的肩膀:"谢谢你们还在做这件事。我们这些老人啊,最怕的不是病痛,而是被遗忘。"
我站在渐渐空荡的展台前,看着他们的背影融入人群。七个小时的解说不曾让我记住所有咨询者的面孔,但这些重逢的喜悦,注定会在我记忆中停留很久很久。
今天是展会的最后一天,吴总带领全体工作人员站好最后一班岗。
附:回到家里,手机微信响了,打开一看,是冬青老师发来的短信:您好!老朋友,能在展览会见面,很意外!也很惊喜,你辛苦了,老兵八一肯定会聚会,时间还未最后定。我立即回复:哦!感谢老师的告知,时间合适要参加,好几年没有看见老兵们了。
与我一起去云南泸沽湖的范荣芳老师夫妇的照片,我是委托祥云老师转发过去的,今天早上收到转发过了的信息:我没有参加老小孩网站活动,我是和老伴一起去看老博会展馆的,是碰到了老小孩几年之前一起去旅游的志愿者领队,她还记得我,先打招呼的,我一看喔我们一起去云南旅游过的志愿者,她很热情带我俩到她老小孩展位前拍照的。人很热情,请代为我谢谢她花瓣雨,以后再有机会跟她一起去旅游。
这个就是双向奔赴吧,不仅是情感上的呼应,更是行动上的默契。无论是友情,还是亲情,双向的付出和回应才能让关系长久而稳固。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