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非来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盘点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5月30号 07点 阅读 10124 评论0 点赞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长期以来融合了多种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一心报国,却遭奸臣排挤诽谤,被楚怀王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听闻后,纷纷划船打捞他的遗体,并将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后来为防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粽子。

      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发展,吃粽子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与敬意,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端午节做香袋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

       香袋,又称香囊、荷包等。在端午节佩戴香袋,有驱虫辟邪、保佑平安之意,还能作为装饰品,具有美观的作用。

       制作香袋的布料,通常选用色彩鲜艳的丝绸、棉布等,如红色、黄色、绿色等传统喜庆颜色的布料,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般剪成方形或圆形等形状。

       香袋的香料,常见的有艾叶、菖蒲、藿香、薄荷、丁香、白芷、陈皮等,这些香料具有驱虫、杀菌、提神等功效,可将它们磨成粉末后混合在一起。

       为了让香袋更美观,会添加一些配饰,如五彩丝线、珠子、流苏等。五彩丝线有辟邪的寓意,可用来缝合香袋、系挂香袋或制作中国结装饰香袋。人们将香料装入缝好的布袋中,再用丝线系紧袋口,添加配饰后,一个精美的香袋就制作完成了。

 

3、“端午吃五黄”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这五种东西,寓意着驱邪避暑,保佑平安。黄鱼在端午时节肉质鲜嫩;黄瓜正值当季,新鲜爽口;黄鳝在此时最为肥美;咸鸭蛋黄颜色金黄,味道醇厚;雄黄酒则有杀菌驱虫的功效,虽然现在一般不提倡饮用雄黄酒,但在一些地方仍有将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额头等部位的习俗,以驱避毒虫。

 

4、端午节划龙船,又称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划龙船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较为广泛的观点认为它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百姓们划船打捞他的遗体,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此外,也有说法认为赛龙舟起源于古越族祭祀龙图腾的仪式,或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

       赛龙舟一般在江河湖海上举行。比赛时,一艘艘装饰成龙形的船只在江面上飞驰。每条龙舟上通常有数十名选手,包括鼓手、舵手和划手。鼓手位于船头,通过有节奏的鼓点来指挥划手的节奏和力度;舵手在船尾掌控方向;划手们则随着鼓点的节奏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使龙舟快速前进。两岸观众会为参赛队伍呐喊助威,场面十分热闹。

       划龙船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人们团结协作、奋勇向前的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今,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5、端午节还有以下习俗和讲究:

       挂艾草:人们会在端午节当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窗户上,用以驱邪、祈福。艾草具有特殊的香气,能起到驱虫、杀菌的作用。

       洗草药水: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不同地区选用的花草不同,全家都洗,此俗至今仍存。

       避五毒:通过贴五毒图等活动,避免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这五毒的侵害。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采取一些措施,如打扫房屋、喷洒雄黄酒等,以驱赶五毒。

       在一些地方,端午节还有吃打糕、煎堆等特色食物的习俗,这些习俗和讲究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4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4人点赞

本文作者

文从非来

心如止水,心如明镜。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