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话医梦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建筑之魄--上海松江站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5月07号 11点 阅读 5309 评论2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李瑞生(退休干部)

 

   瞬息万变,十年前我参与编修《松江建设通志》,写到沪杭高铁松江南站,刚刚揭开松江现代交通的序幕。钢铁轨道尚未焐热,崭新的沪苏湖高铁上海松江站已如春笋般在原址北侧破土而出。两座车站比肩而立,又通过空中走廊连在一起,仿佛一对跨越时空的孪生子,称老站为上海松江站南区,新站为上海松江站北区。一个承载着初代高铁的荣光,一个挥洒着新时代的蓝图。这飞驰的变迁让人恍然:我们总以为自己在追逐未来,却不知未来早已悄然而至,且比预料的快上三拍。

   上海松江站由中铁四院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共同设计。建筑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站房总高度40.33米。地上部分共四层,包括广场层(室内广场)、站台层、候车层和商业层。投资总额约200亿元。候车层为高架设计,可容纳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站场总规模9台23线,整合沪苏湖高铁、沪昆普铁及既有沪杭客运专线。

   上海松江站,是一座融合现代科技与人文底蕴的交通枢纽,其建筑之魄不仅体现在宏伟的钢结构与流线型外观,更在于它成为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时空纽带。站房外立面融入松江“云间”意象的抽象纹理,通过流线型屋顶模拟黄浦江水的动态韵律,同时采用大跨度弧形钢桁架,如展翅的飞鸟悬挑于空中,玻璃幕墙将自然光引入候车大厅,形成虚实交错的视觉张力。候车大厅墙面饰有顾绣风格的金属浮雕,展现江南水乡的细腻。站内立柱设计灵感源自佘山竹海,通过铝板镂空工艺呈现竹节纹理,使现代材料承载传统意蕴。

   上海松江站,车站采用“立体叠合”布局,地下直二层可换乘地铁9号线,并设有1095个社会停车位。地下一层设置出租车蓄车场,地面层实现公交车、私家车无缝衔接。当我第二次去松江站,很想看看北广场的风景。在经过广场层时,惊奇地发现此层有4个隧道型的通道,通道顶部安装的LED泛光灯采用动态感应技术,灯光温柔地匍匐在地,倒影如影随形,行人走过,它们便悄悄前挪,像光的信徒,虔诚地跟随行人前行,不疾不徐,始终相伴。像在耳边轻声诉说:“我陪你走这一段路”。出于好奇,这4条通道我各走了一次,意犹未尽。

   我两次踏上上海松江站的台阶,仿佛踩过岁月的琴键,每一步都奏响着1908年建成的沪杭铁路的回响。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山巅笋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0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青话医梦

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老青话医梦2025-05-07 21:14:13

    “朱勤”点评:感谢分享,身临其境。赞!

    举报

  • 老青话医梦2025-05-07 21:12:34

    “月亮”点评:为李瑞生的建筑之魄一文点赞,让我们未能参观的人,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赞!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