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民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世界读书日”之际参观巴金图书馆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4月24号 19点 阅读 4455 评论0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世界读书日,是在每年的4月23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在世界读书日、上海读书节之际,4月24日下午,我和老小孩的老师们一同参观了巴金图书馆,还举办了座谈会。巴金图书馆位于虹口区武进路455号,这里曾经是沪上有名的“赵家花园”。这是一座深具历史意义的建筑,以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它的旧名——扆虹园。这个曾是清末建造的豪宅,不仅是一家私人宅院,也成为见证历史的公共空间,尤其与孙中山的三次莅临息息相关。
       赵家花园,即扆虹园,以其奢华的装修和宽敞的空间而声名显赫。想象一下,1929年,这里曾举行过一场盛大的拍卖,拍卖品从红木家具到精致的洋瓷应有尽有。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反映出主人强烈的审美情趣,兼容并包,既有中国的传统风格,又有西洋的流行元素。在当时,赵家花园成为了许多政府官员的下榻之所,也是一处汇聚各方精英的社交场所,承担了许多中外联谊活动。
       在这里,孙中山的身影尤为显眼。1911年12月30日,政府高官与社团领袖在赵家花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以迎接这位刚刚上任的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孙中山还与来自广东的同乡欢聚一堂又回到扆虹园。除了1911年,孙中山在1913年也曾再次莅临赵家花园,出席全国铁道协会成立一周年的大会。这里曾经是关键时刻的见证,连接了历史与时代的变迁。无论是国内政治的动荡,还是经济发展的步伐,赵家花园的存在都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巨大变革。
       如今,巴金图书馆的揭幕,不只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文化传承的重新审视。在这一片曾经璀璨的土地上,孙中山的故事与赵家花园的记忆依然为后人所铭记。它们提醒着我们:历史从未远去,而是隐藏在每一处脚步、每一个角落,等待后人去发现与回顾。对当代人而言,穿梭于书籍与历史之间,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人民作家、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荣誉。巴金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对文学的贡献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之上。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我走进了巴金图书馆。
       一踏入图书馆的大门,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大厅里,柔和的灯光洒在光洁的地面上,仿佛给整个空间都铺上了一层温暖的纱。正前方,巴金先生的半身铜像静静地矗立着,他目光深邃而温和,仿佛在凝视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又像是在诉说着那些关于文学、关于时代的故事。铜像下的基座上,刻着巴金先生的生平简介,简单的文字却承载着他厚重的一生。
       沿着大厅一侧的走廊缓缓前行,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巴金先生的照片和作品封面。从早期的《灭亡》到后来的《家》《春》《秋》,这些照片和书籍封面像是一部无声的电影,展示着巴金先生创作生涯的发展脉络。看着那些微微泛黄的照片,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巴金先生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模样,他的笔尖流淌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那个时代深刻的洞察和对人性细致的剖析。
       走进一间专门的展厅,这里陈列着巴金先生的手稿。那些纸张已经有些陈旧,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巴金先生用心雕琢的艺术品,一笔一划间都蕴含着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透过玻璃展柜,我凑近仔细端详着那些手稿,仿佛能看到巴金先生在灯下反复修改文稿的情景,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只为了给读者呈现出最完美的作品。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创作的艰辛与不易,而巴金先生却能在这条道路上持之以恒,不断奉献出优秀的作品,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精神啊。
       再往前走,是一间多媒体展示厅。厅内摆放着一排排座椅,正前方的屏幕上正在播放着关于巴金先生的纪录片。纪录片里,采访了巴金先生的亲朋好友、同行作家以及他的读者。从他们的讲述中,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巴金先生的人格魅力。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充满爱心、关心社会的人道主义者。他用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作品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道路。
       参观完多媒体展示厅,我们来到了图书馆的阅读区。这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巴金先生的著作以及各种研究巴金作品的书籍。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我随手拿起一本《家》开始阅读。在这个安静的环境里,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只有我和巴金先生笔下的那个世界。我仿佛和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感受着封建家庭的压抑与腐朽,也为觉新、觉慧等人的反抗精神而感到振奋。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巴金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力量。

        巴金图书馆就在虹口“今潮8弄”,即将开馆的海派文化中心近旁。我到的比较早先在馆内外转了一圈,随后参加了吴含章主任主持的座谈会,复旦大学"志涯"读书项目负责人到会指导,与会老师和我先后发了言谈了体会感想。吴主任推荐了,上海读书节2025年度“乐龄书单”,第一本书《燕东园左邻右舍》。我回到家就在网上订购了一本,准备先读为快。
       读书日、读书节之际参观巴金图书馆,让我思绪激荡,明朝董其昌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座右铭。回忆中浮现出许多与书相关的趣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家住在武康路时,和巴金是街坊邻居。虽然没见过巴金,但是却知道他家是113号,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机会走进巴金故居。我的旅途中记载着,曾经到访过的那些与众不同的书店。上海朵云书院旗舰店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层,高度达239米,是中国、也或是世界最高的“空中书店”。离海最近的海南岛万宁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离浩瀚的南海仅仅100米。布宜若斯艾利斯雅典人书店,被誉为“全球最美书店”之一,其前身是一座剧院,后来改建为书店。书店保留了原剧院的许多元素,剧院内的包厢、精美雕刻以及戏台上的深红色幕布都被完好保存……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西斜,我也该离开了。在离开巴金图书馆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巴金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巴金先生的文学精神将如同璀璨的星光,永远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追求真、善、美,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用自己的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