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16号 19点 阅读 4618 评论2 点赞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上海虹口区,有一条独具魅力的街道——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它虽然仅有550米长,却浓缩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精华,成为了上海文化的重要名片,承载着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记忆,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月上旬,我特地打卡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探寻历史与人文的交织画卷。一进入多伦路,街道呈S形,路面由规整的弹硌路铺就,能感受到一种质朴而又复古的韵味。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枝叶繁茂,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不少生机与宁静。
街边的房屋错落有致,既有西式的洋楼,又有中式的里弄住宅,中西合璧的风格是其独特的标志。
多伦路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众多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和生活,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名人雕塑。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在多伦路附近居住。他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如领导左联等,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与文学青年交谈的雕塑,他身着长衫,面容坚毅,目光深邃而犀利,仿佛正洞察着社会的种种问题。鲁迅在上海居住时期,这里的环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文学、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成就。他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其诗歌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历史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郭沫若曾两次居住在虹口区。他的雕塑则展现出文人气质,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作品注重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描写,语言简洁质朴,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叶圣陶1927年至1935年居住在虹口,任《小说月报》主编,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此外,街上还有茅盾、冯雪峰、沈尹默、丁玲、内山完造等众多文化名人的雕塑。这些雕塑分布在街道的各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