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15号 04点 阅读 8102 评论0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茸耀(俞富章)
拜读吴敬梓
全椒城里,有一条宽敞笔直的大道——吴敬梓路,车在路上行,就让人想到吴敬梓。全椒是吴敬梓的诞生地。大凡读过《儒林外史》的,都知道吴敬梓。既然来到了吴敬梓的家乡,必须去拜访一下他老人家。
吴敬梓,中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这位出身名门望族的文人,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被誉为“安徽第一大文豪”,他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鲁迅称《儒林外史》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讽刺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
全椒县十分重视吴敬梓。不仅命名了吴敬梓路,还建了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我以为,这样的做法,可视作全椒的壮举,这个壮举,既表达了全椒人对历史文化名人吴敬梓的尊重与敬仰,更体现了全椒人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及建设人文全椒的决心。
吴敬梓一生短暂,享年53岁。重点在三个地方,一是出生地全椒,二是寓居地南京,自称秦淮寓客,在南京写出《儒林外史》,三是去世地扬州。南京城里也有吴敬梓故居。2021年2月20日我曾专程去过南京的吴敬梓故居,却因特殊原因未开门。这回能参观全椒的吴敬梓故居,对我也是一种弥补。
全椒的吴敬梓故居,又名“探花第”,是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考中顺治年间一甲三名探花之后,皇帝赐予土地而建成的。据介绍,这座探花第生活过从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到吴敬梓儿子吴烺的吴氏五代人。
依照参观线路首先走进正宅。正宅中进是吴家正厅和议事场所。中一进匾额“千秋快士”,赞扬吴敬梓为人豪爽、遇贫即施、风雅脱俗的性格特点。
中二进有匾额为“高拟鹿门”,是崇祯皇帝亲书,既是对吴敬梓高祖吴沛安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的肯定,也是对吴家以耕读优良家风的嘉许。中三进是吴家议事场所,“孝悌”、“仁义”、“笃学”的家风在这里代代相传。
正宅东进展出的是明清时期全椒县城风貌沙盘;吴敬梓《移家赋》选段;吴敬梓家族演变史及吴敬梓生涯;吴敬梓故居的变迁等内容。
正宅西进主要是中国《儒林外史》学会顾问项东生先生研究《儒林外史》的成果展示和全椒县儒林外史研究会所在地。 吴敬梓故居内还辟有“民俗生活展区”,其中展示了多件江淮地区农耕生活用品,并科学的将吴敬梓家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品质展现出来。正是这种优良品质的传承、塑造了吴敬梓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的艺术成就。
参观完吴敬梓故居,又来到吴敬梓纪念馆。纪念馆距故居不远,穿过吴敬梓路就到。
在我看来,吴敬梓纪念馆的内容对于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更具参观与研究的价值。
进入大门,左右两边是碑廊,由28幅字画碑刻构成,碑刻不仅记录了吴敬梓的生平事迹,还展示了《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
过厅正中矗立一尊巨型石碑。碑上刻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集》中的一段话:“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诣。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正厅前广场上立着一尊七米高的吴敬梓铜像。
正厅内又一尊吴敬梓座像,馆内陈列着《儒林外史》各种版本、《文木山房集》和“落园石刻”,“默岩手稿”等吴氏家珍,还有吴氏家谱,《儒林外史》插图,中外名流书画、字等等。 纪念馆内有生平事迹厅,全面介绍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吴敬梓年轻时性格豪纵,又不善理财,致家道中落,中年靠卖文糊口,晚年一贫如洗,饥寒交迫。这样的生活境遇使其更能看透科举的弊端,其笔下的儒林怪闻奇录虽光怪陆离,但更活灵活现,揭露的问题更为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真如厅门对联所写:画像官场一针能见血,忧时稗说千古更燃犀!
有学术研究厅,主要展示古今中外对于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研究内容。我在这里读到的几段国外对《儒林外史》的评价,颇为震撼,抄录于此。美·亨利 W ·韦尔斯:“《儒林外史》是一部极为出色的著作,为不争之实,其风格活泼生动,刻画中国文人阶层及广泛社会众生相,实无出其右者。全书充满浓郁之人情味,足堪跻身世界文学史杰作之林,它可与意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作品相抗衡。”《拉鲁斯大百科全书》第五卷:“中国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它由一个个生动的短篇故事组成。作者吴敬梓具有极深厚的文学修养,他通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伪和出卖灵魂的人物。”从外国作家的点评中,让人毫无疑问的看到,吴敬梓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家,《儒林外史》是一部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著。
我还读到了胡适先生对吴敬梓的一段评价:“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原来吴敬梓被誉为“安徽第一大文豪”,出处在胡适。 胡适还说:“故鄙意以为吾国第一流小说,古人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这很有意思,胡适概括的我国四大名著,与我们了解到的四大名著是不一样的,差别就在以《儒林外史》取代了《三国演义》。可见,《儒林外史》在胡适心目中具有非凡的地位。
纪念馆里还有著作版本厅,主要展示自清代以来《儒林外史》国内各种版本和外文译本,以及吴敬梓的文集和集外诗文,洋洋大观,令人大开眼界。 一个作家的一部著作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中外版本,就足以令人敬佩了!
参观吴敬梓故居与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文学巨匠对话;每一处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不禁感叹吴敬梓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深远的影响。有人说,吴敬梓《范进中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值得进入Ai时代的人好好深思的!我以为,所言极是!
信纸作者:娟娟Q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