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1月09号 21点 阅读 10129 评论6 点赞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张大千在金山
——参观“梅花自有春·张大千早期书画艺术展”
张大千是蜚声中外的画坛大家,曾经在金山留下了他的足迹。
最近,金山区博物馆正在举办“梅花自有春——张大千早期书画艺术展”。我去参观了这场展览,走进张大千早期艺术创作的世界,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其笔下的神韵与风采,感受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张大千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而蜚声四海。他被徐悲鸿誉为中国画“五百年来一大千”,又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纽约国际艺术协会称他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张大千生于1899年,是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逝于1983年。早年的张大千在松江禅定寺出家,当了百日和尚留下“大千”的法号。上世纪20年代,张大千在我们金山朱泾镇的商民乐园举办了一场画展。这是他在离开中国大陆前所举办的十四场画展中的一场。这次画展展示了他的诸多作品,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书画爱好者和文人雅士前来观赏。
当年,金山松隐禅寺的住持志超法师与张大千是同乡,两人自幼失去父母。因这层同乡之谊,张大千常到松隐禅寺与志超法师交游往来,在一起时经常探讨禅理和画理。
张大千在松隐禅寺留下了不少书法及绘画作品,如《临白阳山人笔意》就是他年轻时送给志超法师的。这些作品不仅是张大千个人艺术探索道路上的重要见证,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变化与朋友圈交往。
松隐禅寺作为金山的文化名地,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人文气息,为张大千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促成了他艺术上的巨大突破,金山的生活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
我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已经泛黄了的精美画作,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艺术气息的境界。
早期的张大千,受到传统绘画的深刻熏陶。据介绍,其作品中有着明显的明清文人画的痕迹。在一些山水画中,他模仿石涛、八大山人的笔法,笔触细腻而灵动,墨色的运用也颇为讲究。画面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水流声。树木的描绘细致入微,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的故事。展现了张大千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扎实掌握和对自然山水的敏锐观察力。
在展厅的当中,我看到玻璃展柜里,陈列着署名为啼鹃的一组画作。啼鹃是张大千早年的笔名之一。这些发表在当年上海《民国日报》的画作,惟妙惟肖地记录了那时的一些生活景象。
张大千是近现代画家中最喜欢自画像的。他从三十岁左右到八十岁,毕生所创作的自画像近百幅,记录了不同阶段的面貌特征和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组成了独一无二的的张大千“自传”。
除了绘画作品,展览中还展出了张大千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碑学与帖学的特点,字体雄浑大气又不失灵动飘逸。一幅行草作品笔走龙蛇,线条流畅自然,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贯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生命的力量,与他的绘画作品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被张大千的作品所吸引,更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所打动。他在早期的艺术探索中,不断地尝试和创新,从传统中汲取精华,又融入自己的个性与情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梅花自有春——张大千早期书画艺术展”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精彩绝伦的艺术作品,更让我对张大千这位艺术大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的早期作品犹如一颗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逐渐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艺术大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