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1月06号 08点 阅读 10705 评论4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南疆游记之四)
新疆的兵团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这是新疆最有名的两个兵团城市,这是在荒漠戈壁上横空出世的伟大城市,也是新疆最年轻的新兴城市。今天我们去参观南疆阿拉尔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阿克苏地区的阿拉尔市中轴线上,它的外形像4把倒放的犁铧,组合在一起又像是一副种子发芽,破土而出的画面。
一条长长的主甬道通向展馆,地面铺满了铜板雕刻,这些雕刻详细记述了自西汉以来西域屯垦的重大事件。两侧墙壁上,有石刻壁画,有100多首与西域屯垦相关的著名古诗词,诗画相得益彰,共同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走进纪念馆,新疆家喻户晓的王震将军的雕像十分醒目,身后是三五九旅在“死亡之海”边缘开荒造田,在“无缰野马”塔里木河旁挖渠修路的大型浮雕。
我们慢慢走,仔细看,了解到三五九旅“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辉煌历史。这支英雄部队从湘赣根据地的战火中走来,从万里长征中走来,从宝塔山下的窑洞里走来,从南泥湾的稻香里走来,历经井冈山麓、金沙江边、黄河两岸、长江源头、陕北高原、苍茫西域……曾逐鹿祖国万里江山,转战南北,威震晋绥,屯垦陕北,驱逐倭寇,反攻西北,解放新疆,新中国史册上铭刻这支部队艰苦卓绝的铁马征程。
展馆中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三五九旅屯垦塔里木时住房变迁:低矮的地窝子,简陋的土坯房,砖瓦的平房,两三层的楼房,最后到荒漠中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绿树成荫,兵团城市拔地而起的大转变。一路的艰难困苦,汗水挥洒,非常人能想象,能忍受!
展出的步枪、机枪、手榴弹……那是三五九旅解放新疆肃清流匪时使用的武器;爬犁、抬把子、坎土曼等一件件带着锈迹的垦荒工具,默默诉说着昔日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一张张关于地窝子、干打垒、窑洞房的黑白照片,静静展示着军垦战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发建设团场的风雨历程。
在展览馆,我看到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历史隧道”,“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一群垦荒造田的兵团人”,“一副建城戍边的壮丽画卷”……
我情不自禁联想起我姐姐1965年高中毕业,自愿报名参加新疆建设兵团,在石河子艰苦创业的经历,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姐姐在新疆,我自然一直关注新疆,我知道,我姐也曾戍边屯垦,后又成为一名兵团教师,培育祖国的下一代直至退休。我知道,新疆的和平稳定离不开建设兵团,新疆的发展巨变离不开建设兵团。兵团人早就与新疆各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心连心,团结紧。这次来新疆前,我还曾向乌鲁木齐的外甥打听,到新疆旅游究竟安全不安全?外甥向我夸口,到新疆旅游是全国最安全的。当时我还将信将疑,现在我已眼见为实,确定无疑!
我想到了第三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上“女拖拉机手”肖像的原型人物之一,新疆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她是全国“最美奋斗者”,她说:“我从不后悔来到新疆,我们开荒种地,就是为了建设祖国,为了给人们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那是兵团人的代表。
我又想到今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塔吉克族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获得“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一个国家的荣誉,庄重地授予一个普通的护边员,灿然耀眼的国家勋章凝聚着我们国家特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生活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儿女,素来心中怀有“家是塔县,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爱国守边精神。巴依卡老人便是这样一位护边员。老人一家三代70年接续守边护边、爱国奉献的壮举感动了无数国人。那是新疆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
阿拉尔,石河子是兵团人在荒漠戈壁上白手起家建起的兵团新城的代表,大大小小的兵团新城散落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漠。喀什、和田等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也都旧颜换新貌,从展馆出来,我更加清晰地坚信,新疆将和全国各地一样,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大步前进!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纪念碑
集体留影
历史浮雕
地窝子
土坯房
垦荒造田
餐风露宿
人拉肩扛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