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12月22号 04点 阅读 6122 评论0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茸耀(范亦铮)
同济大学
(上)
同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望卓越的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07年,最初称为“德文医学堂”,校址在白克路(今凤阳路)。1927年,正式由国民政府决定迁校吴淞,并定校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全新的校舍被日军的炮火夷为平地,学校只好内迁。抗战胜利以后,才在四平路1239号现址重新建校。
正大门,“同济大学”四个字是由舒同题写的
如今,学校已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但颇有意味的是同济大学校门仍是建于1950年砖混结构牌楼门样式的建筑,表面仿细斩假石处理,门楣浮浅具有时代痕迹,凝重而朴素。
校门上的文革时期的浮雕
1997年校方接受一个学生的“创意”,保留老门主体,让新校门后退,老校门居前,两边以玻璃廊环绕,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让历史永远地停留在过去的某一刻,使众多年轻大学生们一入校门便体悟到具有113年历史老校的沧桑和厚重。
进门的主干道中间有一尊建于1967年的毛主席塑像。塑像高7.1米、基座高3米、总高10.1米,分别象征着党的纪念日、推翻三座大山和国庆节。塑像由同济大学师生自己集体创作。
毛主席高举着右手,左手拿军帽,器宇轩昂,高大又雄伟。
校园建筑模型
南、北教学楼建于1953~1954年,外墙为清水红砖,建筑外貌古朴端庄。
教学楼中走廊
教室
草坪正中立着著名的国立柱,也叫同济大学华表。
学校大礼堂,建于1962年,建筑长56米,外跨54米,净跨40米,采用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拱形联方网格结构。建成之时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无柱中空礼堂,被誉为“远东第一跨“。
1999年,大礼堂获“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提名奖。2005年,学校对大礼堂进行了翻新和改造,作为2007年同济大学100年校庆的主会场。
大礼堂正门和雕塑
土木楼建成于2005年,地上8层,地下室1层,底层架高2.2m作为停车使用,附带1个圆形报告厅。
大楼的设计者有意展示结构体系、技术应用、节点构造、施工方法等建筑结构特征,并且特别增加了多种元素,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近距离的体验更加丰富。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上课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鲜活的、立体的建造教科书。
西南楼
建于1954年的西南楼,作为学校宿舍楼,共有宿舍274间。它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在同济校园中独树一帜,是四平校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200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医学院
瑞安楼是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院的所在地,是全国首座专门为研究生教学而建造的设施。
瑞安楼
逸夫楼
西苑饮食广场
抗震试验室的震动台试验模型
信纸作者:小梦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