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晚年重读古希腊(24)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12月03号 07点 阅读 10497 评论6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晚年重读古希腊(24)

——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

吕万端

 

        西塞罗(前106–前43年),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法学家和雄辩家;普鲁塔克(46-120年)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有其传记,作者和西塞罗相距不到100年,写的就是上代人,资料应当可信,读后感觉,一个了不起的人,所述西塞罗言行经历、个人性格、逸闻趣事、最终结局,符合逻辑;讲到他的著作,翻译西塞罗全集的王晓朝在《西塞罗全集》中译本导言里写道:“西塞罗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和散文家。他知识渊博,舌辩滔滔,妙语连珠,用词得当,达意适切,传情得体,通达晓畅,音节匀称,韵脚和谐,平仄相对,交替错落,宛如珠走泉流,能抓住听众的情绪任意发挥。”可见西塞罗文章之妙;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评价,当年马克思在批评德国科隆日报不懂哲学和宗教时写道:“请读一读西塞罗的著作吧!在罗马的极盛时期,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或者怀疑派的哲学就是有教养的罗马人的宗教。”(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12页),查看文献索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就引用西塞罗20多次,可见马克思对西塞罗文章的熟悉和喜爱。当然,这样的人物值得了解,这样的文章值得阅读。受此影响,把阅读西塞罗放在心上。

        但是,西塞罗的著作篇幅浩大,内容庞杂,中文约300万字,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法学多个学科,若非专家,难于遍读,即使读完,不做研究,也难评说。年过古稀,不再读他那些哲学宏论,政治高论,道德妙论,文学美论,雄辩名论,而是读他过好人生晚年的生活常论。于是把熟悉的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重读一遍,重温这位名人如何认识生命,理解老年,借鉴古贤,过好晚年。下面即是西塞罗就晚年生活,与一位朋友的娓娓而谈。

        你我都已年近古稀,步入老年,都有一种心理负担,因此要深入思考老年,将老年的烦恼一扫而光,使晚年生活变得悠闲而又快乐。人都希望活到老年,然而到了老年又都抱怨,自相矛盾,不合情理!应当追随自然,对她敬若神明,遵从她的命令,正像树上的果子和田里的庄稼,最终都要坠落和枯萎一样,最后一幕是不可避免的,聪明人是不会为此抱怨的。

        不必困惑老年退出一些工作。退出什么工作?退出年轻人从事的工作吗?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世间还有适合老年人的事业,有不需要强壮的身体,而需要心灵和智慧的事业,成就伟大的事业,靠的不是体力或身体的灵活和速度,是靠深思熟虑、性格、意见的表达,这些品质和能力,老年人不但没有丧失,而且益发增强。老年人减少的是体力,却增加了智慧,智慧对任何工作都是宝贵的。

        有人说老年人记忆力衰退,我相信是这样,但是如果继续不断地学习,记忆的能力便会常在,不仅有名的人是这样,普通人也是这样。写作需要记忆,而老年并未使荷马、毕达戈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第欧根尼丧失记忆、放弃著述讲演,他们的事业和生命一样长久,记忆和青年一样清晰。

        许多老年人非常勤奋,总是忙碌着,从事他们以前热心的事业。有些人虽然老了,但继续追求知识,譬如梭伦,年老以后仍然每天学习新知识,我也是这样,年老以后开始学习希腊文学。说老年不能工作是没有根据的,老年适合更需要智慧和经验的工作。

        不必担忧老年身体衰弱。连青年人都难免体弱,老年人体弱又有什么奇怪呢?老年体弱往往不是由于老年的过错,而是由于青年时期的荒唐,放荡不羁的青年时期给老年带来一个虚弱的身体。你看,老年并没有使我完全孱弱衰朽,以至于受到元老会议、朋友和他人的嫌弃。

        我钦佩老成的青年,也钦佩有朝气的老年,凡力求保持青春活力的人,虽然身体会老,但心灵永远不会老。我正在编纂《史源》,收集各种古代史料,还花费精力研究希腊文学;为了锻炼记忆力,每天晚上反省当天所说所听所行,这便是我的智力练习,我的心灵活动;当我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并不特别感到缺少体力。我帮助朋友,常到元老院去,提出经过慎重思考的议案,用心力而不是用体力维护我的意见。一个总是在这种学习和工作中生活的人,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衰老的,他的生命不是突然崩溃,而只是慢慢地寂灭。

        生命的历程是固定不变的,“自然”只安排一条道路,而且每个人只能走一趟;我们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各有特色,因此,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稳健、老年的睿智——都是某种自然优势,人应当适合时宜地享用这种优势。老年并不需要青年人的力量,有多少力量就使用多少,量力而行。

        不必纠结老年缺少感官快乐。感官的快乐是自然赋予人类最致命的祸根,为了寻求感官的快乐,人们往往会萌生各种放荡不羁的念头。柏拉图说得好,感官快乐是罪恶的诱饵,人很容易上当,一切丑事都是由于贪求感官娱乐。在欲念肆虐的时候,美德没有立足之地,一个人沉溺于享乐之中,他是不可能运用理智的,凡是需要思索、考虑的事他都不可能去做。因此,如果我们不能用理性和智慧去抑制情欲,那就应该感谢老年,因为老年没有那样的贪图,能替我们抑制本不该放纵的东西,如果老年能够帮助我们去掉青年时期最坏的毛病,那真是生命最美好的礼物。

        老年对感官快乐没有强烈的欲望,这绝不是老年悲哀的理由,而是老年最值得赞誉的优点,老年虽然不强烈追求感官快乐,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享受,他可以享受美德、智慧和学问,没有什么比闲逸的老年时期更令人愉快的了。

        当索福克勒斯已经很老时,有人问他是否还有男女之间的床笫之事,他回答说:“绝无此事!摆脱了那种事情,犹如摆脱了一个疯狂而又粗暴的主人,我简直高兴极了。”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富有智慧的老年人,潜心于自己的工作,寓快乐于研究学问之中,吃喝嫖赌之乐怎能和这些乐趣相比!一个人在经历了年轻时情欲、野心、竞争、仇恨以及一切激情的折腾之后,晚年进入享受沉思哲学、超然物外的生活,这是何等幸福啊!

        不必恐惧老年临近死亡。死亡的临近似乎比其他任何东西更使我这种年纪的人苦恼。应当承认,老年人离死亡是不远了。但是,如果一个老年人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死亡并不可怕,他肯定是一个可怜的老糊涂!一切顺乎自然的事情都应当被认为是好事,还有什么比老年人寿终正寝更顺乎自然呢?既然青年、老年都可能死亡,迫近死亡怎么便成了老年的不幸呢?有人会说,老年没有希望了,但是老年人在这方面也比青年人优越,因为青年所希望的,老年已经得到了:青年希望活得长久,老年已经活得长久了。

        死亡也会降临到青年人头上,虽然那是与自然相抵触相违背的。因此在我看来,年轻人的死有如烈火被大水浇灭,而老年人的死则好似燃尽的火自行熄灭。又好似树上的果实,没有成熟的时候是不易摘下来的,一旦成熟、熟透,便自然落下来,所以年轻人的死是对生命的劫夺,而老年人的死则是生命的成熟。成熟而死是快乐的,我越接近死亡,越觉得好像一个人在远航之后望见了陆地,终于可以进港泊岸了。死亡随时可能降临老年人,死的时候或是毫无感觉,也许有某种感觉,不过也是转瞬即逝,凡属自然,没有痛苦。

        生活究竟有多少好处?什么麻烦它没有?姑且认为生活确有好处,然而也有满足的限度。我不愿像许多人那样怨恨人生,也不后悔已经度过的年华,因为我没有虚来人世。当我如果子成熟,自然落地,离开这杂乱混浊的世界时,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天!正像早年的快乐和事业有消逝的时候一样,老年的快乐和事业也有消逝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人也活够了,可以毫无遗憾地逝世了。老年是人生的最后一幕,这时我们已经疲惫不堪,应该谢幕了。

        时代不同,国情有别,每个老年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但是每个老年也都得面对离开岗位、身体衰弱、乐趣减少、死亡逼近的共性问题,当此时刻,阅读西塞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透彻的认识,旷达的胸怀,乐观的心态,明智的语言,虽非绝对,但可参考,读此智文,一种享受。如果把2000年前罗马西塞罗的“论老年”,与1600年前中国陶渊明的“自祭文”放在一起阅读,更能让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借鉴先贤,过好晚年。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4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郑寓2024-12-03 17:45:38

    六十岁以后做些需智慧的事,有道理[强][玫瑰]

    举报

  • 嘉敏2024-12-03 13:14:31

    时代不同,国情有别,但“借鉴先贤,过好晚年”当尊享!

    举报

  • 紫 叶2024-12-03 10:31:23

    阅“老年论”,读“自祭文”,悟人生,过晚年。赞!

    举报

  • 家在闵行2024-12-03 09:59:38

    西塞罗的著作得到马克思肯定,可见是个了不起哲学家。“论老年”有点醍醐灌顶,至今让人受用。

    举报

  • 雪玲2024-12-03 09:16:30

    老年人的死是生命的成熟,而成熟的死是不用恐惧的、不可怕的。因为是自然规律,说的真好!

    举报

  • 徐凤平2024-12-03 09:11:10

    “青年所希望的,老年已经得到了:青年希望活得长久,老年已经活得长久了。”说得对!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