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11月19号 06点 阅读 8785 评论0 点赞7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50 |
一纸请柬忆警魂
时光悄然流逝,如指尖沙,似梦中影。今日,当我再次凝视自己保存四十多年的那张《人民警察》创刊三十五周年茶话会请柬时,往昔的情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那遥远而珍贵的一天仿若昨日重现。
1984 年 7 月 7 日,我手捧着这张请柬,心中满是崇敬与悸动。请柬浅黄色纸面之上,红色字迹醒目而庄重,其上“1949.7.7 - 1984.7.7”的数字串,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默默诉说着《人民警察》三十五载的风雨兼程与岁月沧桑。“创刊三十五周年”这几个大字,更是凝聚着厚重的历史质感与深沉的岁月沉淀。
彼时,身为《人民警察》特约通讯员的我,作为上海县公安局唯一获邀代表,怀着使命感准时奔赴茶话会。依照请柬所示,在那个周六(当年尚未实行“双休日”制)的下午二时,我乘车后步行踏入了建国西路 394 号小礼堂。甫一入内,庄严肃穆且暖意融融的气息扑面而来。礼堂之中,已是人影攒动,有双鬓斑白、见证公安岁月变迁的老前辈,有多年来为刊物默默耕耘、倾注心血的编辑同仁,更多亦有像我这般笔耕不辍、既为作者亦为忠实读者的投稿人。
茶话会于一片怀旧而热烈的氛围中徐徐拉开帷幕。上海市公安局办公室领导亲自主持会议,《人民警察》编委会同志率先致辞,其言辞间满是深情,回顾了刊物自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军管会接管旧警察局后创刊以来的艰辛历程。它从蹒跚起步的内部刊物,逐步发展成为展示上海公安工作的重要窗口,进而公开发行,走向社会大众视野,恰似一位无畏的卫士,始终不渝地记录着时代的演进,铭刻着上海公安干警的奋斗足迹。
会间,老同志们相继畅叙往昔。一位老公安语调深沉,回忆起解放初期旧社会遗留的凋敝与混乱,那时社会治安条件艰苦卓绝,他们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不忘为《人民警察》积极提供素材,只为借刊物之力,赢取市民的信赖与支持,构建警民鱼水情。另有一位老编辑兴致盎然地讲述当年排版的轶事,在那个电脑技术尚未问世的年代,每一版面皆赖他们精心构思、手工雕琢,一期期刊物皆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我静坐聆听,仿若穿梭于时光隧道,那些故事鲜活灵动,那些人物熠熠生辉,令人心生敬仰。我亦于座谈会上发言,手捧着这张意义非凡的请柬,往昔五年的从警经历如幻灯片般在脑海中放映。当年正值芳华,从插队知青华丽转身初入公安队伍,头戴警徽高悬大沿帽,身着上白下蓝的警服,怀揣着对正义的炽热追求,在一线岗位上摸爬滚打。那些个日夜颠倒的巡逻执勤,曾让我疲惫不堪,却也磨砺出我坚韧不拔的意志;那些棘手复杂的案件侦破过程,曾使我一脸茫然,却也锤炼出我敏锐的洞察力与缜密的思维逻辑。
我将这些在实战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化作笔下的文字,投递于《人民警察》。每一篇稿件都是我从警生涯的切身体验,有成功抓捕罪犯后的酣畅淋漓,有直面犯罪嫌疑人的斗智斗勇,有面对群众误解时的委屈无奈,更有得到百姓认可时的欣慰自豪。我深知,这份刊物是警民沟通的桥梁,我的文字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悟,更是全体公安干警心声的传递。通过它,能让百姓看到我们在打击犯罪时的英勇无畏,在服务群众时的细致入微,在面对危险时的义无反顾。我们在字里行间展现公安队伍的形象,也在阅读他人投稿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我。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警民关系的日益紧密,我们与这份刊物共同成长,共同书写着上海公安的壮丽篇章。
光阴似箭,转瞬四十载已逝,我亦已退休十余春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这张请柬,始终是我三十三年从警生涯美好回忆的珍贵寄托。每见它,心底便涌起暖流潺潺,那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深眷恋,更是对无数默默奉献的人民警察的赤诚敬意与无尽缅怀。
|
50 |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