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11月15号 16点 阅读 10447 评论2 点赞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的学生姚晨霞
徐建国
2024、11、15
根深叶茂的大树
她成为我的学生,还在2002年。那一年,我被学校从初中部调入高中部任教,担任两个高一班的语文,兼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就是姚晨霞所在的班。第一天报名,她第一个来,我就让她担任了班长。三年高中,我教得认真,他们学得刻苦。2005年通过高考,54个学生全部考取大学,本科率达到创学校记录的76%,我因此拿到了学校奖励的2万余元奖金。这在二十年前,是一个大数目。
作为班长的她,自然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听陆续回校探望的学生说,她在大学里也是班长。大学里的班长跟高中时的班长,就大不一样了,这大大锻炼了她的组织能力。四年后大学毕业,她回家乡工作,先后在枫泾镇党委党群办公室、各村委任职。十五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枫泾镇新元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了。十八大后,她请我去村里给党员上过几次党课。这次,因为金山区作家协会要求我参加他们的写作班子,为新元村写一本《沪派江南》的书,我又与她多次联系。
飘扬在村部的红旗
对作协的邀请,我欣然答应。但不巧的是,第一次集中采访的11月3日,我家孙女正好有事,只得向冯强主席请假。今天,正好有空,我立即与姚晨霞联系,她表示要到我家来接。我知道他们这些基层干部很忙,就再三推辞。但她坚持说是顺路,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到了村里,她正儿八经地给我汇报,还用上了PPT,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我说,我现在不是你的老师了,我也不是你的上级领导,我只是个来收集写作素材的“作家”。她说礼数不能错,我只得听她详细介绍了“沪派江南”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
枫泾镇新元村因为地处两省三县交界,以前交通只能靠水路,是个传统的纯农业村。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保存了太湖冲击平原原汁原味的风貌,甚至连河道都保存着上古时期的弯弯曲曲,没有经历过截弯取直。民风淳朴,比如保存着“串马灯”的民间活动。有关领导实地踏勘以后,非常满意,决定大力建设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江南农村特有的落戗屋
作协在给我们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也再三强调,一定要写出新元村的原生态。在姚晨霞的带领下,在她请来的老村干范忠良的陪伴下,我们沿着村中的小河,边走边聊,了解了许多新农村建设中的素材、趣事、困惑。比如,一般村里在河边、道旁种的都是行道树,但新元村种的是果树,光柿子树就有七个品种。这个创意,就是两委班子经过研究后共同提出来的。
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间,我们三人来到了新元十组十一组所在的“油车头”,据范忠良介绍,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榨油的作坊,后来有人通过试制,终于造出了木质榨油机,在这个地方榨出了油。于是,有人到这儿卖菜籽,有人到这儿买菜油,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其实,中国有许多地方都以“油车”命名,比如枫泾镇上就有一条弄堂叫“油车弄”。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吃油,都是自产自销,但规模都不大。因此,油坊星罗棋布,以“油车”命名的地名自然就很多。
我对姚晨霞说,好!我就写这个自然村:油车头。根据冯强主席交代的任务,每个作者必须写5000字以上。我初步形成了框架:地理环境、地名传说、人才辈出、未来展望。每个部分写1000多字,完成任务,不难。
第一次实地踏勘,收获满满。我挥手向姚晨霞和范忠良告别。看着细雨中充满自信的姚晨霞,回想那年刚刚见到的小小的她时的情景,我不禁感慨万千:教育改变命运,不仅改变受教育者的命运,也可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受教育的人多了,就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徐建国在油车头(姚晨霞摄)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