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9月12号 10点 阅读 6214 评论1 点赞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形成合力的协同机制
社区用餐老人笑了
上海市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 顾新民
每天早晨6点半前在一家社区食堂门外,不少中老年人就排起了长队。居然一年四季大寒大热天,天天如此。门一开,鱼贯而入,秩序井然。最受欢迎的是青菜包子、大肉包子、萝卜丝包子、蜂糕和蛋糕,花卷、刀切也有一买一二十只的。七点半以后,大小馄饨、浇头面的窗口会排起队。排队取食品、再排队付费。天天如此,大多数人都成了熟人了。我看到保姆推着轮椅带着主人来的。她笑着说,买了点心,就去公园里,这里买得干净放心。
这两年在公园、茶室,都会看到老人面带微笑评论社区食堂:方便,实在方便。也会听到进一步改善的意见建议。一位老先生讲,我去过好几个区的食堂,一家比一家办得好,我的建议就是一条:全市各区敬老食堂的优惠办法、打卡方式最好统一一下,再简便一点。
更惊喜的是普通低价食堂,还能吃到市中心非遗特色店的品牌菜。在一家装潢简陋的社区食堂,一进门会看见一大块蓝底宣传牌,你看:一日一菜特色特价。周日番茄牛腩28元;周一老上海猪肺汤13元;周二排骨年糕15元;周三酱爆猪肝18元;周四上海油爆虾18元;周五单档汤8元;周六文火酱鸭18元。
社区食堂好,受益面广,老少皆宜,大得人心!这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从操作层面,有资料显示,这一切好事我概括为三个得益于,形成了一个好机制。
一是得益于合力。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中,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服务,也是有效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服务,但又是难度很大的一项服务。老年助餐服务难,难在助餐服务的特殊性。老年人对餐饮的种类、品质、价格等都有特殊要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既要吃得好,又要价格便宜”,这就使现有的市场化餐饮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要求。
老年助餐服务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市场、社会任何单一力量都无法独立解决,需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的协同机制。
二是得益于担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年上海市政府连续都将助餐服务设施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心工程项目的第一项,出台了《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法规,在相关制度设计的支撑下,上海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进入全新阶段。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市共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608个。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个;日均供餐能力16万人次,日均实际用餐量10.1万人次。
三是得益于扶持。一家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说,“乘着政策东风,我们已经在9个区运营了36家社区长者食堂和28家老年助餐点。”政府对于社区长者食堂按照其设计供餐能力的不同,予以1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三个不同梯度补贴,对老年助餐点予以1万元的补贴。为了让老年人“吃得上”还“吃得好”,上海在鼓励扶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同时,制定标准加强监管。制定了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指引,规范助餐服务;联合卫生健康委共同开展老年服务机构健康食堂创建,要求社区长者食堂提供符合老年人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的健康菜品,如低盐低油低糖菜品;从2023年开始对社区长者食堂进行常态化的服务质量监测,老年人对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总体评价为90.03,满意度较高。
坚持市场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老年助餐服务本质上是市场性服务,政府既要统筹扶持,但又不能大包大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