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6月14号 10点 阅读 10278 评论3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自去年下半年突发疾病,开始从街道卫生院到区医院、市大医院进行各种检查以求确诊。现在,上海市通过医疗改革正在打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不互通、不共享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不仅节省了时间、经费,减轻了患者奔波的劳累,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我体验过真切感受到这是为患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老百姓个个叫好。
但是,在体验过程中,我发现“医检互认”还存在不少“梗阻”:有的检验结果还不能“互认”。有的下级医院做的CT、核磁共振等结果到上级医院说是“看不清楚”需要重做;有的血、尿等检查报告到另一家医院会告知“检验项目不同”而要重查......。我认为这些梗阻并不是某些医院的有意为之,很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质量不一致。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存在不同医院的检验项目编码、标准、质控水平不一的状况。这就使一些大医院为减少误诊、漏诊引发医疗纠纷要求重复检查检验。这些重复检查使我们患者忍气吞声、有苦难言。为此,我的想法:
一是,希望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一些医院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淘汰陈旧、落后的医疗设备,解决“看不清”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下级医院检查检验医生的业务技术培训、上级医院定期到下级医院挂职指导传帮带、定期考核等,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二是,希望有关职能部门着力解决检查检验项目编码、标准、质控水平不一等问题,尽快实现检查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实现“互认”的前提。同时还需要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建立互认规范和定责机制,厘清各方的法律责任,保障实施有依据有保障。
三是,希望加快打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建成和完善省市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把区域内的三级医院接入平台。直至建成和完善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平台。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省市内共享阅。公布区域医院检查检验互认的项目清单,让患者心里明白哪些能互认,哪些还要重做。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确保互认结果的标准性、完整性、一致性。
我看到一份资料上说:医学检验结果有181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有300项之多,要真正实现无缝“互认”,让信息流通代替百姓跑腿,让好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任重道远。我们热切期盼加快打通医检互认的各种“梗阻”,让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早日到来。
信纸作者:我是咪咪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