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5月15号 07点 阅读 10413 评论15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蔑匠 朱岭
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过去,江南一带人们的日常用品,大多是就地取材,自己制作,自给自足,同时孕育了不少世代相传的能工巧匠。比如当时做蔑匠的手艺人就不少。往昔老百姓的日常用具多为竹子加工而成,大到竹床、竹梯、躺椅、桌子、椅子、凉席,小至竹篮、淘箩、蒸笼、箩筐、畚箕、筛子、竹匾等。竹制品以其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价廉物美而备受人们欢迎。 篾匠,是一门古老的手艺。《诗经·小雅》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的诗句,意思是牧童暮归时头戴笠帽。可见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会编制笠帽的篾匠师傅了。 一竿青竹,是岁寒三友的谦谦君子,是韦编三绝的翰墨流芳,是潇湘馆里的典雅装饰,是郑板桥心之神往的偏嗜,也是篾匠们端赖其养家糊口为之生存的器物。篾匠的工具有:劈竹子的蔑刀和砟刀,还有蔑尺、小锯、小凿子等。 昔年七宝地区农民住宅历来有屋前种树,屋后栽竹的习惯,大的五六亩,小的二三分。当年七宝最大的竹园有范家塘范福铨家和号浪村杨洪全家,各有五亩左右。所以,七宝从事蔑匠手艺的人也不少。七宝镇北大街那里黑咕隆咚的扬家弄,旧称宜家弄,现早已经拆除。当年这条弄堂是东西走向,西迄北大街,东至北横沥。弄堂两边屋顶上的黑瓦,天长日久长出薄薄的一层青苔,墨绿、深绿、草绿、青绿,一种混合绿,给人一种陈旧的韵味。犹记得它靠近北大街处有贴墙的竹篱笆护卫着墙体。在此弄堂里,有一家竹木店,经常见到一位上了年纪的蔑匠师傅,他的竹制品活,多在膝盖上完成的。他身上系着一件黑黝黝的粗布长围裙,似乎从来没有浆洗过,气味复杂,难以形容。他的一双手,由于长年累月的编织竹器,手指与手掌经常被锋利的竹刺划破,所以毛糙得像两把锉刀,皴裂一道道,沟壑一纵纵,又像一截枯死的老树根;特别是手指上沟壑纵横的伤痕,似乎交错成一张细密的网。然而,粗糙、皲裂是他做蔑制品和历经沧桑岁月镌刻在那双手上的勋章。在他编织竹篾时,其异常灵巧的手指仿佛在跳舞,许多竹子、篾条儿在他指尖上不停地跳跃着,不断地变化着。 犹记得,当年我母亲由于在七一喷漆厂工作,所以,每天这条杨家弄是她的必经之路。也1正因此,我们家中的各种竹器皿,如竹篮、竹扁、竹凳等,都由我母亲在这家私营店里购买。其时由于我就读于七宝二小,距喷漆厂食堂近在咫尺,所以一顿午餐每天在我妈的喷漆厂食堂里搭伙,而这家食堂也正好在杨家弄里。缘于此,这条杨家弄也是我天天的必经之路。每当我走过这条弄堂,常常耳闻:蔑刀剖竹的啪啪声,锯子锯竹的嘎嘎声,刀砍竹片的砰砰声,榔头敲击的乓乓声,响彻一片。出于好奇,我也成了这家竹器店的常客,吃好了午饭就不由自主地趸进竹器店,观看蔑匠师傅制作竹制品的手艺,那既是拓展眼界、增长知识,又是赏心悦目的享受。 竹器店所用的竹头,大都七宝本地产:早燕竹、孵鸡竹、蔑竹、鬼(读举)竹、山竹等,一般都是当年产的。篾匠之所以要用新鲜的竹子,因为竹子不易保存,时间长了不仅颜色会褪色,主要的是易变脆变霉,缺少了应有的弹性和韧性,所以每次购进竹料时,一般都不会买进太多,以免造成浪费。篾匠的蔑刀,顶端带钩,中间是锋利的刀刃,后面是一拃来长的木柄。干活时,砟刀的力量,锯子的节奏,编织的细腻,用力的均匀,一切都掌控的篾匠的手中。一双粗糙之手,却能干出最精细的活。篾匠是个精细活:剖的篾片既要厚薄均匀,又要薄如蝉翼,且青白分明;制作的扁担要刚柔相济,上肩舒适;编的竹匾要方圆周正,精致漂亮;织的凉席要光滑细腻,凉爽舒坦;做的竹椅要轻重得当,牢固稳健;编织的篮子要轻巧耐用,玲珑可爱……一根根篾片在他的手里娴熟地捋直、弯曲、缠绕、穿插、修剪等一系列灵巧的动作下,好似在变魔术,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儿,一件竹制品就像模像样成型了。我还记得老篾匠曾告诉我说:竹头最外一层带竹皮的叫簚青,不带表皮的里层叫簚黄。簚青比簚黄结实耐用。尤其是经常接触水的篮子、淘箩、筛子等,通常用簚青制作。但篾黄需要量大,用途也广,像箩筐、畚箕的主要部位,一般用篾黄;而竹器的受力部分,要用结实的篾青。破竹,是篾匠的绝技,真乃一杆青竹八瓣响。有道是“七分破篾三分编”,强调破篾的重要性。我常常见他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一头抵在角落,一头搁在肩上,然后用一把锋利月牙形的簚刀,在竹蔸子这一头先开个口子,两手将簚刀往前用力一推,毛竹便穿膛破肚发出“啪啪啪”的脆响就像燃放的鞭炮;然后,他顺着刀势用劲往下推,一路而下,身子弓下又直起,直起之后又弓下,竹子则一路噼啪噼啪作响,节节顺势裂开,此乃真真切切的叫“顺其自然”和“势如破竹”。之后,经过他砍、锯、切、剖、拉、撬、削、磨等的工序,形成竹片、竹块、竹条、竹篾、竹丝等,再经过他手指如梭,上下翻飞,纵横交织,跌宕起伏,巧构妙联,经经纬纬对篾青和篾黄条分缕析地编蔑织片,一件件玲珑活现、精彩绝伦的竹器皿便呈现在我的眼帘:圆圆的竹筛、尖尖的斗笠、鼓鼓的箩筐、方方的竹篮、扁扁的畚箕、斜斜的躺椅、长长的凉席,不一而足。 勤则不匮。这家店一直人丁兴旺,生意火红。后来,塑料制品蓬勃兴旺,替代了许多竹制品,于是这家竹器店也就渐渐式微了。 |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