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文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以持家缔结生活的美好的奶奶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4月03号 19点 阅读 5847 评论0 点赞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古人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值此清明缅怀已逝先人、慎终追远的时节,特作《以持家缔结生活的美好的奶奶》博文,表达对先人的敬仰、敬重和感恩之情。         

我奶奶周秀娥的老家在宝山杨行镇。从我懂事起,未曾见过奶奶回过老家,也未听说奶奶回过老家。后来才明白,那是因为交通不便加上家庭经济拮据和田间劳动太忙等几个因素叠加的缘故。

在我儿时的印记里,或许是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奶奶对农田劳动不是很在行,脑海中很难完整地找到奶奶参加农耕劳动的画面。

奶奶在家务劳动方面是一把好手,在持家中变着花样缔结出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清淡、艰苦的生活中,享受着舌尖美食的清香和风味:早中晚三顿,总是菜刀、勺子不离手,烧出的饭菜,很合我们的口味;自留地、小菜地上种植的各类蔬菜、瓜果,吃也吃不完;腌制的酱瓜、萝卜干、雪里蕻等咸菜,一茬接一茬的,是吃粥过饭的开胃菜。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季,天刚蒙蒙亮,她已早早地起了床,从井上打好水,生火烧早饭了;等我们兄弟几个起床后,催着我们早点吃好早饭、早点上学去。从小学至初中的七年半时间里,我从未有饿着肚子上学的现象,也从未迟到过;这在当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那是个什么物品都得凭票的年代,农家的孩子穿的是清一色自纺、自织的土布;我们兄弟几人更不例外。从一朵朵棉花到织成土布,有一整套的程序,这方面诸如纺纱、上色、浆纱等都是奶奶的强项。

将棉花絮制成棉纱的过程叫“纺纱”。奶奶一有空就坐在小凳上开始纺纱:随着纺车发出的吱吱声音,右手使劲摇动着纺车,捏着棉絮条的左手如春蚕一样吐出洁白的纱线来,圆弧型的棉纱在双眼的注视下徐徐伸展,持续不断地落到了锭子上。

上色就是给棉纱染上颜色。而浆纱是用面粉作为粘着剂,主要是为了增强棉纱的韧力和牢固度。奶奶在这方面虽说不清原理和操作程序,完全凭手感和经验而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一点也不马虎:上色不褪色、浆出面纱有很强的拉力。

记得我上初一时,奶奶突发支气管炎,赤脚医生开了几贴中药吃,还是不管用,咳嗽中还出现了血丝;经我父母再三劝说,奶奶勉强同意到县城医院去看病。家人用小木船,靠两只划桨把奶奶送到县城中心医院。主治医生诊断下来,要住院治疗。

父母跟我商量,让我中断学业,到医院陪伴奶奶。我将语文和数学两科书籍带在身边,一边陪护,一边看书自学;按照数学例题的样子,将书后的练习题,逐一认真做了一遍;护士们都夸我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1972年新年初二,奶奶委托我和父亲,各骑着自行车到宝山杨行,与奶奶老家的后人走动走动;未曾想这成了奶奶的最后一个愿望。

转眼到了那年夏天的7月26日(农历六月十六),奶奶突发高烧不退,加上患有支气管炎的疾病,经医治无效,撒手离我们而去;与正月十五爷爷去世,只相隔了半年的光阴。有人说这是上天的安排,要让爷爷、奶奶在阴间再次相伴在一起;但给我们带来的却是雪上加霜的悲伤。

奶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是个文盲不识字的纯农村妇女,说不出什么大道理。记得我在医院陪护她时,病床前叮咛我最多的话是:“你从小缺少营养,体弱多病,好好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我听懂了奶奶的话,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和拼搏,成为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后,第一个书包翻身的农家孩子,成为村里弟妹学习的榜样。如今,可以自豪地告慰奶奶,有您和爷爷等先人的庇护,乡邻乡亲们说起您的四个孙儿,都翘起了大拇指。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9人点赞

本文作者

每文

退休之后归零 梳妆岁月静好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