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2月24号 07点 阅读 10313 评论4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康康茶室】花园弄堂里的忘年之恋
康 康
愚园路1136弄是上海一条没有弄堂名称的弄堂,也是上海一条著名的由高级别墅群组成的优美漂亮的弄堂。
这是一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高级洋房弄堂,前后共有六幢两层花园住宅组成。式样尽管各有不同,但其 建筑精致,风格独特而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弄堂宽敞幽静,最引人注目的是31号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住宅。这是一幢占地7200平方米的意大利哥特式的城堡建筑。园内绿树葱郁,綠草如茵,园内有小桥,水池,假山,花坛,是当时上海少有的豪宅之一。
王伯群贵州兴义县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他出于名门望族,身家显赫,精通商务,擅长理财。早年随孙中山投身反袁护国运动,出生入死,屡立奇功,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并和章太炎、蔡元培一起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元老,曾任南京政府的交通部长。他热爱教育事业,提倡教育救国。1924年,他慷慨出资创办了大夏大学(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并再次捐巨款在上海的中山北路建造一批固定的校舍、实验室、图书馆、大礼堂。在任民国政府交通部长时,他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和海事大学的校长。他在大夏大学创导的“四大精神”即革命精神、牺性精神、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理念至今仍激励着老一代大夏大学的师生。为大夏大学培养出一大批田汉、周扬、戈宝权、陈伯吹、王元化等人的栋梁之材。另据统计,当时全国院士和学部委员中大夏大学就有15个人。著有《王伯群全集》、《中国交通改革方案》等。
王伯群和他的大夏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合影
1928年,正在全力以赴忙于大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的王伯群收到儿子染病不幸病故的噩耗,继后又得到妻子不幸离世的消息,王伯群悲痛欲绝。他忍着内心的痛苦,全身心投入在政府和教育的工作里。1930年,新校区落成后,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校长王伯群应邀出席并到台上讲话。王伯群爱生如子,与每个毕业生话别,亲笔为每个学生找工作写推荐信,叮嘱他们努力服务国家和社会。受到学生们衷心爱戴。在王伯群三妹王文湘(何应钦之妻)精心安排下,邀请大夏大学社会系的校花保志宁给校长献花。在同学们一声声“花配美人,美人献花”的喚呼声中20岁的校花保志宁捧着一束鲜花走上台。这是王伯宁第一次见到保志宁,此刻王伯群被校花的清秀端庄神态和从容不迫气质所吸引,乱了心跳,慌了神,在保志宁的浅浅一笑中接受了鲜花…。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段相识、相知、相爱的历程。
保志宁和她夏大同学合影
保志宁是在一个出生外交官世家的蒙古姑娘,是元朝蒙古族宰相之后,父亲保君皞赴日本留学后,从事外交工作。保志宁是一个既新潮开放,又独立果断的女孩,在她四叔时任上海教育局局长保国辉的帮助下,成了大夏大学文学院的社会系的学生。此时的她也被英俊潇洒、性情温和、才识深远的前辈所敬仰。一见倾心,再见倾城。就这样,王伯群的心已彻底沦陷了。不惑之年的他重新燃起熊熊的爱情之火。王伯群年长保志宁26岁,比保志宁父亲还大6岁,这段师生恋的爱情理所当然遭到保君皞的反对,担心年龄的差距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圆满。王伯群一次次登门执着求婚,一次次诚心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保府的全家,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妻子。
此刻的王伯群最担心自已年龄较大,无法陪他心爱的妻子终老。出于老夫少妻的责任,为了给妻子一份保障,他决定在法租界的愚园路专门为年轻的妻子建造一座精致的花园洋房。这是一座意大利哥特式城堡的花园洋房,1934年落成。占地面积为10.78亩,建筑面积为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各大小屋有32间,楼内通道弯曲,上下贯通。整个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建筑的东部比西部大,主楼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前面凸出呈圆弧形,东西两部分对称布置成45度折角,富有变化。室内四周均用柚木护壁,外墙面均为褐色水泥浇铸的墙砖,古朴文雅。屋顶主体部分为四坡顶,正面有老虎窗,窗顶为四心尖劵,充满英国早期维多利亚风格。主楼南面的大草坪绿草如茵,绿树葱郁,园中奇花异草四季吐艳,走进小楼,宛如步入一个童话世界。
面对如此美丽精致的花园洋房,保志宁却说,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保志宁并不在意这些…那时的她才20岁,而王伯群已经46岁了。
在一场中西结合的浪漫的婚礼中,有500名政府要员、商界名流、学界名士都参加他们的婚礼,蒋介石也随后发来贺电,向他们祝贺。他们这场老夫小妻的婚礼,自然引起全国的轰动,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非议和不实之词使王伯群陷入所谓的“别墅风波”。被迫辞去交通部长。在保志宁的心中,王伯群还是早期的革命先驱,教育大家,是她一生敬仰的丈夫。他一生高风亮节,不可能为蝇头小利而毁一世清白。在这个温馨充满了爱的别墅里她和王伯群度过她一生最难忘、最幸福的岁月,并为王伯群生了一男四女。
辞去交通部长的王伯群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救国的事业中。在他的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大夏大学成为和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齐名的四大名校。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
抗战暴发后,大夏大学迁至贵州,王伯群和妻子保志宁随学校离开上海,离开愚园路上的“王公馆”。保志宁依依不舍的将房子交给叔叔管理。不久汪伪南京政府成立后,这里成了汪精卫在上海的“行宫”,被称为“汪公馆”。汪精卫在这里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我对中日关系之根本观念及前进目标”的广播讲话。汪精卫病死后,陈公博和周佛海先后占用了王公馆。
在大后方,王伯群终年为教育事业奔走忙碌,尽心竭力。保志宁在哺育孩子的同时担任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会长,一干就是五年,救助过许多的孩子。1944年,王伯群带病奔赴重庆,争取大夏大学的教育经费,由于操劳过度,十二指肠出血,医疗无效,逝世于重庆,终年59岁。国民政府为王伯群发表了褒扬令“性行端谨,学识宏通,殚心教育,为国储才…”
王伯群去世后,根据他的临终遗嘱,保志宁变卖家产献给大夏大学。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愚园路1130弄的王公馆成了国民党军统的招待所。1946年,保志宁回上海,在姐夫何应钦的帮助下重新回到这座宅院。为了维持日常开销,无奈之下,保志宁将别墅1、2楼出租给英国驻沪领事馆使用。
解放后,这里曾作为长宁区委办公楼,1960年元旦长宁区少年宫在此成立,这里成为祖国花朵的的乐园。并辟为上海对外开放的旅游单位。
王伯群和保志宁一起虽然度过了13年的婚姻生活,但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照顾、互相珍惜,夫唱妇和快乐美满。在13年的婚姻中,王伯群为人诚恳体贴,性情温和是一个标准的好丈夫、好父亲。当时保志宁才33岁,最大儿子王德辅才10岁,最小的女儿王德龄才刚出生。她把那段温暖的爱情牢牢地藏在心里,直到48年迁居到美国,从此终生未再嫁人。
王伯群和保志宁的爱情是美丽的,曾经的经历和结果更是美满。正如哲人所说的,爱情,年龄不是差距,地位不分高低,互相陪伴,抱团取暖,即使一个离开,曾经的美好仍可以支持另一个温暖度过余生。
在保志宁的悉心培养下,五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有从事教育的,也有经商的。1981年,保志宁回国重游旧居,不尽感叹万分。她看到当年的爱巢如今是长宁区少年宫,成为儿童乐园,打心里高兴。她和陪同人员说,王伯群特别喜欢孩子,在天之灵也会感到高兴的。
1999年,保志宁在美国纽约仙逝,终年88岁。
这里的弄内的14号也曾居住过原国民党元老、著名外交家陈友仁的遗孀叫张荔英。她和保志宁是一样也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女子。她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女儿,是一个极有艺术天赋和个性的才女,在法国巴黎画坛中享有盛名。在巴黎一次留学生聚会时和刚丧偶的陈友仁相识,一见钟情,迅速堕入爱河。这对年龄相差30岁的老夫少妻也遭到张静江的极力反对。陈友仁也是国民党的元老,因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受蒋介石迫害,被迫流亡欧州。张荔英非常钦佩陈友仁的才华和正直,决意追随这位政治家亡命天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陈友仁漂泊海外,匿居香港的日子里追随于侧,朝夕相陪,寸步不离,直至陈友仁逝世后才搬到愚园洛1139弄14号。
張荔英和她丈夫陈友仁在巴黎的合影
在这条精致美丽的弄堂里还先后入住过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和政要,现在这里已成为上海城市旅游中一条不能不看的经典弄堂和打卡的景点。
信纸作者:茹歌
无名名苑身世显赫,忘年伉俪一曲恋歌!康康老师的佳作《花园弄堂里的忘年之恋》,让我们看到了无名的名苑里面曾经上演了浪漫而悲壮,深情而灿烂的忘年之恋。有道是世上恋歌千万曲,哪怕沉默也是爱。为康康老师的佳作《花园弄堂里的忘年之恋》点赞!向康康老师致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