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老李 的个人主页 注册

【转载】陆小曼与林徽因 都是富养的女儿 差别在哪里(群学书院)-上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11月18号 20点 阅读 1038 评论0 点赞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2023年11月7日,是画家陆小曼120周年诞辰。

尽管去世都已超过半个世纪,陆小曼和林徽因却依然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在20世纪上半叶,两个出身地道的名门闺秀,在非常相似的家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子,却走出了非常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在这样的“相同”和“不同”的历史中,我们或许可以读出真正好教育的真谛:眼界、格局、价值观和一生的志趣。

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01什么是好教育的真谛?

1965年4月3日,62岁的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临死前几天,她对前来探望的好友赵清阁说出遗愿:死后能和志摩合葬。

陆小曼去世以后,徐家的两位亲戚陈从周、徐崇庆赶到她在延安路上家徒四壁故宅,那里只有最后的遗产:梁启超为徐志摩撰写的一副长联和《徐志摩全集》的十包纸样——这是陆小曼晚年视若生命的工作结晶。

几天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为陆小曼举行了追悼会,现场唯一的一副挽联上写着: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在此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陆小曼的骨灰一直寄存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除了很少的几位远房亲戚,再没有人想起。而她临死前心心念念“与志摩合葬”的愿望,也因为徐志摩长子徐积锴(张幼仪所生)的坚决反对,不了了之。

在陆小曼黯然谢幕整整十年之前,1955年4月1日清晨,51岁的林徽因在北京同仁医院谢世。她生命的最后五年是安详、从容、幸福的:刚成家的女儿在新华社上班,儿子则如愿考上北大历史系,尽管梁思成从五十年代开始受到批判,但此时还限于学术层面,他们的家庭在春潮带雨之后,依然波澜不惊——二十年来梁家客厅里著名的英式下午茶也恢复了,成为那个革命年代里一抹不一样的颜色。

跟陆小曼凄凉晚景相比,林徽因的后事显得温暖的多。十三个人组成了她的治丧委员会:

张奚若、钱端升、周培源、钱伟长、陈岱孙、金岳霖、杨廷宝、吴良镛、陈占祥、柴泽民、赵深、薛子正和崔月犁。

除了两三位政府官员,大都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当年“太太客厅”的常客。金岳霖和邓以蛰合写的那副挽联。至今为人传诵: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用精美的本子,把爱妻的每一首诗都工工整整抄录下来。林徽因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那块汉白玉墓碑,是梁思成晚年最后一件用心的作品。

尽管去世都已超过半个世纪,陆小曼和林徽因,却依然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在20世纪上半叶,两个出身地道的名门闺秀,在非常相似的家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子,却走出了非常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在这样的“相同”和“不同”的历史中,我们或许可以读出真正好教育的真谛:眼界、格局、价值观和一生的志趣。

02再被富养的女孩也要懂得从小自立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家世简直惊人地相似:

福建闽侯林家与江苏常州陆家,都是诗书传家的东南望族,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古老中国面临巨大转型,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1914)和陆小曼的祖父陆荣昌(1840-1901),虽然都得过旧帝国的功名,却也都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新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看世界”,更敢于“走向世界”,在那一代人中,走向世界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让子女接受中西教育,然后出洋开眼界。

于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1876-1925)和陆小曼的父亲陆子福(1873-1930),不仅年岁相仿,早年的人生道路几乎一模一样:

幼承庭训,一路四书五经读上来,成为“举人”——在传统中国,这是成为“知识分子”的第一个门槛;在各自父亲的安排下,两个青年人生的下一站,都选择跨过东海,目标也是同一所学校: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他们接触的是最叱咤风云的那些人物:伊藤博文、犬养毅、尾崎行雄……回国以后,他们自己也成为最叱咤风云的新青年:林长民做过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司法总长,陆子福也一度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做过袁世凯的大牢。

不过在那以后,两个有为青年的人生道路开始出现分歧:林长民一辈子与政治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他骨子里那腔热血,始终没有冷却;陆子福却因为革命失败,无心宦海,在上海滩做了大银行家,从此声色狗马,最爱的食物,是大盆的鱼翅。

父亲们不同的人生选择,也影响到女儿们。

林徽因是长女,虽然也备受宠爱,但因为父亲长年在外,林徽因六岁起就被祖父训练着代笔写信。祖父去世后,十三岁的林徽因几乎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伺候两位母亲,照应几个弟妹,甚至搬家打点行李,都是她的分内事。在林徽因的传记中,她的挚友费慰梅(Wilma Canon Fairbank)写道:“(林徽因)的早熟可能使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

这种从童年起就奠定的“自立”的人生底色,伴随林徽因一生——一辈子体弱多病,大半辈子颠沛流离,但她从未依附于谁,从未成为一种“累赘”。所有的艰难困苦、国仇家恨,有时会把这个孱弱的女子击倒,却从不曾把她打败,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坚忍的那一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相比起来,陆小曼童年,比林徽因幸福得多。她是父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据说出生那天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可想而知,这样的掌上明珠,会受到父母怎样的娇宠。相比林长民一辈子奔走革命,不事生产,银行家陆子福给女儿提供的物质生活,显然是比林徽因优渥许多。在无忧无虑的精致生活中习惯了被宠溺、被优待的陆小曼,见多识广、聪明伶俐、优雅大方,却唯独没有上过“自强自立”这一课,某种程度上,“依附”成为她一生的人生底色,也是她晚景悲凉的伏线。

再被富养的女孩,也懂得从小自立的重要性。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VAtn7V9AqsVYzUNMeXxcaA

信纸作者:习之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