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0月03号 21点 阅读 10286 评论4 点赞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今天的烈士牺牲纪念地
(接承上文)
导语:本文是依据网友西郊*老师他本人所亲身经历事件撰写而成。西郊老师是我比较尊重的前辈、是忘年之交;但为了行文叙述的方便,这里采用了虚拟的第一人称,但保证老师他所提供的原始素材真实性。若有不慎冒犯,还请老师多多包涵!
烈士牺牲地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1555号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尊敬的杨老师:
你好!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正值秋高气爽、桂香四溢之际,谢谢你们从天堂遥寄而来的节日祝福!
我是你的学生XXX,你是否还记得?我相信你们一群相聚在天堂的烈士,看到我们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当初为此而努力地奋斗,牺牲的鲜血并没有白流。
老师,你知道我是一个来自异乡的孩子。老家原住山西高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鬼子打到高平,我随着母亲四处逃难。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大人们的生活也迁徙不定,更何况时局动乱年代、一个小孩子的上学读书,那就更无法保证了。直至抗战胜利那年,才随母亲从家乡高平途经陕西,辗转到了四川,找到离别了八年之久的父亲,他住在成都栅子街。那时,生活才稍微安定一些,我才有机会上在成都的少城小学,读了两年比较正规的小学。小学还没读毕业,就随母亲,1947年重庆乘船来了上海,才插班进入了老师你执教的这所初中(其实,我是从不曾完整地读过小学与初中)。
听班上一些同学们说,杨老师你对学生很严厉,凶起来会拧学生的耳朵,但我从不曾亲眼目睹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你当年出的一篇作文,题目叫做《论国共和谈》,并要求我们在作文中作出预测,老师你还记得吗?
那时,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将近尾声,“共军”兵临南京石头城下(1949年4月21日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独裁政府倒台,已是早晚的时间问题。蒋介石还伪装成“引退”下野,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跟共产党谈判,还企图想“划江而治”。
记得我在作文中是作出了预测,认为和谈是不可能成功。理由是:共产党是干革命的,绝不会允许半途而废,战争一定会打下去。老师你爱记得吗?你在我的作文簿上,圈圈点点划满了符号,句子旁的空白处添加了不少批注。老师你漂亮的书法笔迹,留下了满满一整页。这些评语本身,就象一篇短小凝练的抒情美文。
此后,我再也没有遇到过——象你那样饱含深情地、给学生习文作点评的语文老师。记得你第一句的评语是:“自是全文……”,说明老师你十分欣赏我的这篇作文。
初中我还没毕业,就迎来了上海解放。我们事后才知道,杨老师,你原是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成员。就在上海解放前一星期,被国民党秘密枪杀于闸北宋公园。
解放后,众多烈士家属前来辨认遗体,目睹着一具具带有脚镣手铐、惨不忍睹的成排亲人,家属们都无不泣不成声的。上海解放后的第四天(5月30日),陈毅市长就下达了指示:(要)“重新安葬烈士遗体。”
解放后在宋公园刑场发现的部分棺木
1949年7月16日上午,上海市军管会、华东城工部、南京市委、茅山工委在西藏中路500号上海大戏院(即解放后的“大上海电影院”),联合召开了“五·一九宋公园十六殉难烈士追悼会”。
大上海大戏院(Metropol Theatre),摄于1937-1941年
西藏中路500号大上海电影院
当时,我们这个班级也参加了这次追悼大会,记得上海电影界的一些知名人物,如石挥等人也都出席并参加了演出。第二天上海的《新闻日报》、《新民晚报》都大幅刊登了殉难者的英名、照片,以及一系列悼念文章。10月份,在上海市领导与人民政府的关心下,筹建了“五.一九”毛巾厂,帮助一些生活有困难的烈士家属,安置他/她们就业。
五.一九宋公园殉难烈士追悼大会
我就读的学校,解放后改成了“闸北中学”;今天的闸北公园,也就是解放前的“宋公园”,因辛亥革命先驱者宋教仁墓在此而得名。读初中时,我们时常到宋公园来玩。最后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你也象宋教仁先生当年牺牲时那样,正当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之时,却在此惨遭杀害。
宋教仁先生之墓
老师你离开我们一年后,我也就离开了你原执教的那所学校,(1950年的下半年)赴松江县城的立达学园读高中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老师你牺牲两周年之时,1951年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纪念十六烈士殉难二周年大会,当时五.一九刑场的刽子手之一黄德熙,也于那天在宋公园被执行了枪决,告慰了你们十六位烈士的在天之灵。
“宋公园”,此后我也就难得一来了。半个多世纪后,一次偶然赴单位开会,途径闸北公园,时间尚早,遂进园故地重游,与原先的昔日印象相去甚远。进去看了半天竟然找不到宋墓了,正要放弃搜寻、准备出园之时,却在紧靠共和新路一侧的公园门口跟他不期而遇。一个意外收获是,首次发现了宋教仁先生的石像背后,还有于右任先生撰写的十分感人的题词,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前辈如下之语: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晨曦中,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中华民族必将再次从亚洲崛起,亚洲的雄风必将震荡五洲、横扫寰球。
目睹此情此景,老师旧日的音容笑貌,即刻又重现于我的眼帘,宛如昨日。
过去的先生,不就是现在的老师吗?老师等十六位烈士的献身,不是与宋先生当年的早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吗?
我们现在的一切生活,不都是象老师、先生那样千千万万的先辈,前赴后继、奋斗牺牲而来的吗?在此,向所有为新中国献身的烈士致敬;向所有隐蔽战线上、默默无闻的牺牲烈士,致以共和国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民族的英雄永垂不朽!
为人师表的精神彪炳千秋!
你的学生:XXX
二〇二三年十月三日午时
撰写此文,本想以老师的口吻书上大名,但事先毕竟没征得老师许诺,不敢冒然采用,只能以三个“X”代替了,多有不敬,还望鉴谅!
附注2:*
今天的烈士牺牲纪念地
共和新路洛川东路一带(原宋公园附近的荒地、东起北宝兴路,西至共和新路), 1949年5月9日至21日,先后有43名烈士牺牲在此。1981年8月25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现为闸北公园及附近地方。
▲四十三烈士牺牲地图位置
解放前夕的大屠杀
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长毛森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进行的大搜捕和大屠杀
国民党当局临时将共和新路洛川路一带辟为刑场,在1949年5月9日至21日的12天内,连续枪杀、活埋大批共产党员、爱国民主人士、青年爱国学生。据史料记载,在被国民党当局枪杀、活埋的人员中,有43人被上海市及其他省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上海的解放,不畏艰险,直至牺牲。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