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大可的《神话》(徐建国)
发表于2023年10月03号 06点 阅读 11007 评论5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2014年11月12日,我应邀参加了金山区第九届职工读书节总结表彰大会。会前,组委会给我们每个参会人员发了一本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的书,我的是《神话》。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朱教授的这本书。老实说,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朱大可这个人;看完了这本书,对了解他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因此想读他的另外几本书,可惜向区总工会索讨,他们回答说只有《神话》,其他几本书都发完了。看来,我只能去新华书店购买了。
朱大可的《神话》,对中华五千年流传的神话传说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并且大多有根有据,让我明白对同一个文本,完全可以有全新的解读。这本书,我读得很带劲!
比如,朱大可考证出,月宫里的那只蟾蜍就是大羿本人,而后来在大地上胡作非为的是大羿的替身后羿。又如,西施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比名闻遐迩的西施早两百年的“前”西施。因为在管子、庄子、墨子、孟子和韩非子等思想家的著述里,都多次提及西施,而管子他们生活的年代,比勾践灭吴早了近两百年,因此,历史上必然存在两个西施。
让我瞠目结舌的是朱大可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解读。他认为,它是经过伪饰的千百年前的同性恋的案例。当年,梁山伯正形单影只地行走在访学的路上,这时,另一个出门访学的婀娜“男子”出现在他孤寂的视界里。这个陌路相逢的“男子”用“他”的秀丽、娇羞和温柔,点燃了梁山伯的情火,促使他以“友谊”的名义与之同行乃至结庐共居。他们同宿一室,朝夕相处,感情日益深厚。
祝英台并未意识到梁山伯“友情”中隐含的特殊意味,她私下爱慕着梁山伯,以为只要她还原为女妆,梁山伯一定会加倍欣喜并娶她为妻。梁山伯却并不理会祝英台的邀请,没有去向祝英台的“妹妹”求婚,他向人辩解说是无钱置办聘礼和婚仪。这显然是一种推脱之辞,更符合逻辑的推断是:他对娶一个女人没有兴趣,他仅仅喜爱哥哥“九官”而已。
这真是妙绝的解读!
11月12日的总结表彰大会上,朱大可教授作了《中国人的文化选择——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的讲座。他认为,任何选择都应当尊重个人主体自由,并据此建立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文化生态;中国的文化战略应该是中国健康思想与西方先进文化的杂交。
对他的这些观点,我很赞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