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泰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聆听著名作家叶辛讲创作《巨澜》的故事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9月23号 05点 阅读 11763 评论17 点赞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聆听著名作家叶辛讲创作《巨澜》的故事

 

   

    前两天,金山区政协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来金山,在区政府会议中心做专题讲座。

 

 

 

 

 

    我记得叶辛成名作之一的《孽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每当夜幕降临,上海电视台播出沪语版《孽债》的时候,几乎大家同时都在收看,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电视剧片尾曲:“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那令人感慨的歌声,从千家万户传了出来。

    叶辛在他的专题讲座上侃侃而谈。他在1969年3月,从上海去贵州插队落户,历经十年七个月。他与写作为伴,在艰苦的环境中,拿起笔写小说。他的作品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人生历程。

    叶辛谈到了他的长篇小说《巨澜》三部曲,在2021年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的经过,又讲到了创作《巨澜》的背后故事。

    《巨澜》三部曲是由《基石》、《拔河》、《新澜》组成。他在《巨澜》第一部《基石》开始的时候,就写到了人贩子贩卖妇女的故事。当年在贵州省引起了同行们的议论,说叶辛胆子大,就连当年不准涉及贩卖妇女的事情,也敢用来写小说。

    此事也惊动了当时的省委书记池必卿。池书记在晚上,派人把叶辛从家里叫去,长谈了两个多小时。池书记认为,在生活中有拐卖妇女这种现象是可以在小说中涉及的。

    自从见到池书记以后,叶辛与更多的贵州领导相识相交。这些贵州的历任主要领导都十分关心叶辛的创作。

    叶辛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知青生涯。他说,在贵州偏僻的山村当了十年知青,吃了很多苦。无数贫苦生活的画面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呼隆”的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效益越来越差。

    他记得初到农村时,一个劳动日工分值五角钱,而十年后离开时,劳动一天只有两角三分。他说,从切身的体验中,觉得这样的生产方式,非得变一变不可了。

    困难铸就辉煌,磨砺成就自我。他在这段特殊阶段的经历,见证了知青返城的历史,目睹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山乡带来的巨变,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他说,在1980年10月,再次走进山村时,惊讶地看到农民的生活好了,多年不见的猪肉吊在那里随便买,农民顿顿吃起白米饭,再也不用掺洋芋和番薯了。所有这一切喜人的变化,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乡村带来的。命运让我亲眼见到了这场巨变,亲身感受到了这场巨变给乡间带来的崭新气象。

    叶辛决定要把党领导下几亿农民解决温饱、摆脱赤贫的这一波澜壮阔的过程,及时地反映和表现出来。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花了五年时间创作了《基石》、《拔河》、《新澜》三部曲。这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的鸿篇巨作,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乡村翻天覆地巨变的画卷。后来。这三部曲汇编成《巨澜》,近四十年里先后出版了六个版本。

    人民出版社在其内容简介中写道:“这是著名作家叶辛,继《岁月蹉跎》之后,又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紧扣时代的脉搏,深切地关怀人民的命运......”

    在这次专题讲座的最后,叶辛说:“创作这件事,不论语言风格也好,写作特性也罢,要有一双眼睛,善于捕捉社会和时代的新意。文字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历史是会记住你的,时间和历史会考验真正的好作品。”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61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6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同泰

博客的原意即网络日记。“讲述”要努力做到耐看。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从善如流2023-10-04 11:52:47

    顿顿吃起白米饭,忘了掺洋芋和番薯!

    举报

    同泰 听了叶辛先生的讲述,让我们想起了艰苦的岁月!谢谢从善如流老师! 举报

  • 暴风雪2023-09-27 14:33:14

    只有知青,才能深深体会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心酸苦辣的蹉跎岁月。

    举报

    同泰 是啊,一代知青蹉跎岁月难以忘怀!问好暴风雪老师! 举报

  • 光辉2023-09-27 08:03:15

    同是知青,有共同的体会与理解,喜欢看叶辛写作和改编的电影,更喜欢唱主题歌;现在农民生活好了,我心中确实很高兴;老乡与我们知青插队户(三位女生),那种情感至今难忘,谢谢老师佳作精湛分享。问好老师!

    举报

    同泰 谢谢光辉老师感同身受的点评和鼓励!问好光辉老师! 举报

  • 徐建国2023-09-25 21:10:50

    同为知青,我对叶辛充满着崇拜。尤其是他的《孽债》,激起了全国知青的感情波澜。全国人民都在唱“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

    举报

    同泰 谢谢徐老师同为知青的真情点评!问好徐老师! 举报

  • 国强2023-09-24 16:22:36

    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叶辛,知青著名作家,生活底蕴丰厚!谢谢同泰老师分享!

    举报

    同泰 谢谢国强老师的精湛点评!问好国强老师! 举报

  • 蓝天2023-09-24 07:26:19

    当初的沪版电视《孽债》印象很深!

    举报

    同泰 蓝天老师说的是,沪语版电视剧《孽债》,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深深地记忆!问好蓝天老师! 举报

  • 刚柔2023-09-23 23:40:34

    同泰老师写此文一定费时不少,那天我人在一起听的,他能写出那么多,可能与他脑中积累的知识多,或是记忆力惊人,但我更相信他为此牺牲了不少时间去寻找资料,加上他始终做事认真,且有强对烈的责任心,才能写出这样的听后感,令我佩服至极!同时也正好帮助我补上了因听不清所至的遗憾,谢谢!

    举报

    同泰 感谢刚柔老师的长评和鼓励,这是也对我的鞭策!问好刚柔老师! 举报

  • 成凹2023-09-23 21:45:22

    精彩分享,祝福送上,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举报

    同泰 谢谢成凹老师的美评!晚上好,成凹老师! 举报

  • 同泰2023-09-23 18:30:19

    本文有两处笔误被儿子看出,刚刚改正。他说“习惯了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我是看了好几遍,但是还有错。感谢博友们的宽容!

    举报

  • 公主耳环2023-09-23 15:28:50

    知青一代铭记历史!

    举报

    同泰 确实这是奉献青春的一代知识青年!问好公主老师! 举报

  • 郑鼎文2023-09-23 15:23:35

    名家讲座,与时代共鸣。

    举报

    同泰 与时代共鸣,谢谢郑老师的点评! 举报

  • 顶呱呱2023-09-23 14:44:14

    我总这样认为:知青一代人是最了不起的一代人。人民要感谢他们,政府要感谢他们!

    举报

    同泰 知青这代人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一代人,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感谢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问好丁老师! 举报

  • 迷你园2023-09-23 11:32:51

    `同泰老师的报告,感情丰富,让人感动!

    举报

    同泰 谢谢迷你园周老师的好评和鼓励!问好周老师! 举报

  • 冷艳2023-09-23 10:04:53

    赏读同泰老师佳作分享,叶辛是和我们同一时代的人,他的经历写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奋斗,困惑,无奈,蹉跎岁月,知青的历练,返程孽债,二代人的心酸。在时代的变革中,人们深思熟虑,与时俱进。叶辛这位作家写出了反映改革开放的鸿篇巨作《巨澜》,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点赞同泰老师讲述分享!赞!

    举报

    同泰 是的,叶辛出生在1949年10月,和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我的两个弟弟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非常能体会叶辛的文章的内涵。谢谢冷艳老师的深刻点评!问好冷艳老师! 举报

  • 占峰2023-09-23 08:25:04

    昔日的孽债,终成今日的丰收;苦挨的蹉跎,演绎无怨无悔。

    举报

    同泰 困难铸就辉煌,磨砺成就自我。谢谢占峰老师的精湛点评!问好占峰老师! 举报

  • 范先生(范仁佐)2023-09-23 07:42:13

    那个年代一系列的伤痕文学印象深刻,叶辛是佼佼者。

    举报

    同泰 范先生您说得对,这也让我想起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问好范先生! 举报

  • 杂食/老牛。2023-09-23 07:37:11

    早啊!是的。多谢——老哥!多谢——还是《蹉跎岁月》最佳!《海上文坛》他的办公室里,在下坐过他的位子的(当时,他不在/我去会见我的老同事/程小莹)多谢!祝福您:

    举报

    同泰 是的,《蹉跎岁月》也被拍成电视剧,很热播。多谢祝福老牛哥!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