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15号 09点 阅读 10310 评论12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老外与七宝 朱岭
地处上海市郊区的闵行区七宝镇,早在1958年9月21日宣告上海市郊第一个人民公社——七一人民公社正式成立,开创了上海市郊农村合作社道路的新纪元,成为沪郊农村的一个里程碑,所以叫“七一人民公社”。也因此,七宝很早就被上级有关部门指定为外宾开放与接待单位。 笔者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七宝镇。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大凡莅临上海的外宾欲参观、了解上海郊区农村生活者,上级有关部门大都会将这些外国来宾安排到位于七宝的七一公社来进行参观访问。 那时中国乃至上海还是一个颇为落后、极为封闭的年代,七宝的黎民百姓能够见到高鼻子凹眼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似乎见到了“天外来客”,外宾所到之处,观者如堵,奔走相告。于是乎,只要老外前来七宝参观访问,不少男女老少会一哄而上进行环堵围观,诚如七宝人颇为形象说的叫看“西洋镜”。当时上级有关部门曾屡次下达文件,要求群众不要围观外国友人。然而,人们照样随心所欲一瞻外国来宾之风采;尤其是那些小孩,他们才不管不顾什么文件不文件,礼貌不礼貌,雅观不雅观,只是感觉“稀奇”、“好玩”,一拨又一拨地围追堵截,紧紧跟随着外宾到处跑动,或迎头凑上去看热闹。当我第一次看到那些瞳眼碧碧、鼻梁高高、块头大大的外国人时,也确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当时那种不仅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亦极其枯燥乏味的情况下,人们凑凑热闹,看看异邦人,或许是一种精神上的调剂。记得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其《围观随想》一文中曾说过:“到外地去演出,车一到剧场门口,就听到有人在喊:‘快来啊,看活的姜昆啊!’”弄得他哭笑不得。这情景与当年老外来七宝参观访问时的场景庶几相似。作家梁晓声在《忐忑的中国人》一书中说:“人类是地球上最爱‘热闹’的物种”。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1973年4月,当时我还是个中学生,文革还没有结束。被誉为日本“国技”大名鼎鼎的日本相扑队员先而来到上海市徐汇区体育馆,进行了相扑表演,之后光临上海郊区的七宝,表演地点就在如今的七宝富强街(那时是七一公社政府所在地)。当我得知此事赶到那里一看,好家伙,现场已经壅塞了,里里外外、黑黑压压挤满了人。无论我踮起脚跟还是想寻觅缝隙钻进去都无功而返。后来亏得值守的纠察人员拉大了围观的圈子,让我乘机钻进内圈,才得以大开眼界,一睹为快。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动物园里猴子吃东西都会有人围着观看,何况盛名之下原来就难得一见的日本相扑,再加上在那个“八亿人民看八部样板戏”的年代,有这么个极其难以见到又是免费观赏的娱乐活动,诚让我欣喜若狂!相扑队员是如此罕见大腹便便三四百斤的“庞然大物”,而且又几乎是赤身裸体的,人们就愈加少见多怪,大家就像见到天外怪物一样,争先恐后地观看着那些肥头大耳、腰圆膀粗的相扑队员。那些相扑队员个个都让我感觉是:好大好大的个儿,好胖好胖的块头,好重好重的分量。同是亚裔人,他们怎么长得与我们如此迥异?都说是“小日本”,这些大块头、大胖子、大力士的日本人,怎么长得如此这般?他们腰间系着一根又宽又硬的彩带,裆里兜着一根细细窄窄的“遮羞带”,勉强能遮住不该暴露的部位。据说他们在徐汇区体育馆表演时还有规定:前一、二排不允许坐女同志……(现在想起来还真可笑!)在他们表演相扑走进会场时,一个个庶几赤身裸体光屁股的装束,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松松垮垮的肥肉堆满了全身,仿佛安装了弹簧,一耸一耸的,一弹一弹的,一摇一摇的。表演开始之前是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相扑队员们在场中央摆上祭品、洒上酒,一边做些动作一边还嘴里念念有词……那时我不知这是祭祀,思忖着外国人怎么也搞迷信活动?此后表演才开始,两个大力士在规定的圈外双手撑地作准备,边上一位穿漂亮和服的是裁判。一声哨响后,两位相扑队员如两头凶猛的野象同时扑向对方。但见两位相扑选手:头对头,眼瞪眼,裸对裸,肉撞肉;双方像摔跤一样一会儿推过来、一会儿推过去,又一会儿那人用腿去拌对方的腿,还有一人紧拉住对方的布兜,当时我颇为担心,万一布兜被拉下来怎么办……两人都张牙舞爪的又推又搡,又抱又拗,两人撞在一起的肥肉像小山一样高高耸起,好似两头大象在打架一样,让我们这些当时不见世面的“乡下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双方竞斗了大约六七分钟,一人被推搡出画地为牢的圈线外,裁判便举起手示意一局结束。 现在回忆起来,相扑队员们的表演既是体育的竞技又是日本文化的展示。因为在那个封锁禁闭的年代,国人能接触到异国情调的风土人文景观,不啻是一次艺术的享受,也是一次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借鉴的突破! 之后的1983年5月,莱索托王国首相阿·乔纳森前来七一公社七宝大队某一农民家庭参观访问,前呼后拥的陪同人员倒不少,再加上七宝本地的许多围观者,原本就逼仄的农家房屋被挤得水泄不通。后来警察将一个个围观者劝走,阿·乔纳森首相才得以有序的参观访问。 上世纪八十年代,破冰融雪,我国三中全会的浩荡东风,吹响了改革开放的进军号,吹开了多年关闭锁国的大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门越开越大,外国人不断涌入我国,仍在原本七宝这块沃土上,让我感觉身边的“国际”人士越来越多。 就以笔者曾经就职的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为例吧,学校始建于1996年9月,位于七宝镇七莘路。二千年以降,每天上班,我不是在走廊上,就是在操场上,抑或在图书馆等地,常常能遇见老外。卷头发的,黑皮肤的,蓝眼睛的,大胡子的,大块头的,高鼻梁的,高个子的,不一而足,我校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原来他们是我校聘请的外教老师。他们虽然长相不一,肤色不同,国籍有异,然而为我校的外语教学事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着。 除了外聘的老外教师,在我校就读的“小外”亦不少。他们因父母在上海经商等原因,有的来学习中文,有的来学英文,有的是中英文兼修。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这些“小外”,完全融入到了中国学生中间,与大家一同学习,一道劳动,一起锻炼。经过数年的学习,“小外”们一口娴熟流利的中文普通话说得溜溜的;倘若你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还以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在说话呢。
今天的七宝古镇老街,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网红打卡之地,几乎天天可以见到那些前来观光旅游的黑头发、黄头发、卷头发的老外,早已经没有人再对这些外国来宾进行犹如昔日看“西洋镜”一样去围观。七宝还开办了一所中美合作的高中学校,名叫“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早已于2014年9月正式开学。现在也有不少老外早已落根七宝工作、生活。 现如今,国人到境外旅游者亦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我们也成了他们眼中的“老外”了。
|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