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5月26号 10点 阅读 10038 评论0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白荷花
上:风筝队的成员们 “钓”出风筝,“钓”来朋友 鲍—风—筝,风—筝—鲍 焦—风—筝,风—筝—焦……”听到暗号,住在附近高楼内的老鲍、小焦立刻就会跑下楼。 发出暗号的是李铁栓,是风筝队的发起人。只要风力在3-4级,哪怕下着小雨,李铁栓都会带上风筝,开着电动车,像上班一样准时地出现在莲花路淀浦河桥畔。打开风筝箱,观察好风向,熟练地跑上几步,风筝就徐徐上了天。 李铁栓放飞的风筝是条红红的大鲤鱼,由于风筝大,醒目,“鱼”一上天,附近的风筝朋友们就能看见。“看见鱼了吗?”“看到了!”“钓出来了?”“钓出来了!” 李铁栓说,四年前,这块绿地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放风筝,经过他的召集,大家组织成了一支民间风筝队,现在在册队员已有30位。“我们的风筝队叫梅凌风筝队。”李铁栓说,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来这里放风筝的既有梅陇地区的居民,也有凌云地区的居民,最主要的是,用上海话说“蛮灵咯”。 放飞风筝放飞心灵 小焦以前生活很封闭,不爱出门。一次,风筝队的成员不小心将一只风筝挂在了小焦房间的窗口,把他引了下来。大家看小焦对放风筝感兴趣,便细心地教他放风筝。“谢谢你们啊,我儿子自从加入你们的队伍,心情变好了,性格也开朗了。”小焦的父母特地向风筝队表示感谢。 身患癌症的张老伯去医院看病回来路过此地,被这群快乐的人吸引,现在他每天也来这里放风筝,开开心心地生活,不再想患病的痛苦;87岁的吴老伯,小时候在农村特别羡慕人家放“鹞子”,现在他在风筝队里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虽然,风筝队的成员因为不同原因走到了一起,但大家加入风筝队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家庭。 李铁栓说,放风筝的时候,大家互相谦让,年纪大的跑不动,年轻一点的就帮助他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再把线送到他们手上。发现风筝挂在树上或者建筑物上了,大家会主动把自己的风筝当作“大吊车”营救挂线的风筝。 蜈蚣、章鱼、老鹰、降落伞……天上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风筝。而这些风筝大多数都是成员们自己制作的。张先生擅长做雨伞风筝,只要是人家丢弃的雨伞,他都当成宝贝,经过他的妙手制作,就变成了别具一格的雨伞风筝。
上:风筝是大家的宝贝,时不时会修理一下 而老王的风筝尤其夺人眼球——头戴珠花,身着艳丽服装的杨贵妃,每次飞上蓝天,都会迎来大家高呼:“美人来了,美人上天了。” 李铁栓放风筝放出了“名堂”,他收了20多名外国学生,用废弃的塑料袋教他们做风筝。当学生们正为自己的风筝放不上天着急时,李铁栓会将他们做的风筝串在一起,放上蓝天。洋学生们各个惊讶地瞪大眼睛,李铁栓说:“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
信纸作者:梅陇夕阳红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