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5月26号 05点 阅读 10358 评论8 点赞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从滕王阁到八一大桥
(南昌自由行之二)
去江西南昌旅行,就会提起滕王阁,这也会让我联想到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它们是江南三大名楼,其中滕王阁属于皇家园林。
然而,在我儿时最早知道的却是南昌八一大桥,因为小学语文有一篇关于南昌八一大桥的课文。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南昌最有名的景点是滕王阁,还有一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
我这次去南昌自由行,第一天的上午,就是乘坐古香古色的2路公交车,到滕王阁参观游览。滕王阁自从唐高宗永徽四年,就是公元653年首建之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数朝,至民国间毁于兵燹(xian)。期间一千三百多年,乱世则废,盛世则兴,迭废迭兴,据现有史料考证达二十八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破土动工的,于1989年重阳节落成,为第二十九次重建。离唐代阁址约百余米。
滕王阁是我们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我眼前的滕王阁整个建筑风格是根据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绘《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宋画《滕王阁》建造而成。
滕王阁分为九层,其中基座以下有三层,基座以上为六个参观层。我拾阶而上走进基座层。在这层大厅进门两侧的墙壁上,分别挂有古铜型的卷轴。上面说,江南名楼滕王阁,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南昌)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被封为“滕王”故名滕王阁。
卷轴上还介绍了王勃。他为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唐初四杰”,著有《王子安集》。唐上元二年,即675年,神童王勃曾来南昌,时逢九月九日阎都督宴宾客于滕王阁。他即席而成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文不加点,属文绮丽,满座皆惊。自此,文以阁名,阁以文传,滕王阁名扬天下,历经千载而盛誉不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为骈文名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之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不幸的是第二年即676年,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而亡,年仅二十六岁。令人痛惜。
大唐以来,滕王阁作为中华文化地标屹立于江之南、湖之滨。韩愈在其《新修滕王阁记》中赞道: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故此阁素享“江西第一楼”美誉。
在基座层,我乘电梯直达最高层。只见上方挂有一幅黑色匾额,写着“九重天”三个金色的篆字。我想这正好对应了滕王阁的九层楼。以后,我就下行楼梯,分层参观。每层都有不同的专题展,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我走出展厅凭栏远眺,赣江美景尽收眼底。只见滕王阁下绿树之中,一座座绿色琉璃瓦仿古建筑熠熠生辉;对岸的高楼大厦美轮美奂。
我请问正在擦拭栏杆的保洁大姐:“这左右两边的大桥,哪座是南昌八一大桥啊?”
大姐指着右边的大桥说:“那座就是八一大桥。”
她问我:“你看到了吗,在桥头上还有一个白猫和黑猫?”
我顺着她指示的方向看去。因为距离比较远,加上我的老花眼就是没有看到白猫和黑猫。
她非常耐心地说:“你看,就在那高楼的下边有个白猫!”
我隐隐约约好像看到了说:“就是高楼旁边,桥上那个白点吧?”
她开心地说:“对啊,那就是白猫!”
我问她:“为什么要在桥上,放白猫和黑猫呢?”
大姐说:“邓小平不是说过,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吧!?”
“对啊,我现在准备去八一大桥,一定要看看白猫和黑猫!”我接着说。
我走出滕王阁景区,又乘上2路公交车。经过两站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八一桥终点站。在大桥附近就是公交车的停车场。让我感到这里有点像上海的南码头。现在的八一大桥也很像上海的南浦大桥。不同的是,它有专用的非机动车引桥,可以盘旋而上通过八一大桥,还有过桥人行道。
我儿时就知道的南昌八一大桥非常有名,连接着南昌市的东区和西部。它原建于1936年名为中正桥,历经战火损毁,于1949年重建后改名为八一大桥。我眼前的八一大桥是在原桥上游五十米处,于1995年开始动工兴建的,是南昌市最长的一座斜拉索桥。
在西首桥头两侧各有一座雄狮雕塑,非常威武。而在桥的东面确实分别设有白猫和黑猫的雕塑。我从白猫一侧登上八一大桥。看到白猫翘起尾巴呈跳跃起伏状,正注视着对面的黑猫;而黑猫则牢牢地抓住了老鼠和金币。确实让我想起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的意涵。
由衷地祝福南昌这个“军旗升起的地方”,牢牢地抓住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机遇,让八一军旗在蔚蓝的空中高高飘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