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5月20号 08点 阅读 10470 评论11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饥似渴,活学活用
——中共党史学习体会
徐建国
2023、5、20
自2019年11月从枫泾中学退休后,我的党组织关系就转到了枫岸居民区党支部。在李宝华书记、孟春兰书记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支部活动,认真完成支部布置的各项任务,并担任所在楼道的居民小组长,及时上情下达,为居民排忧解难。在这次学习党史活动中,我积极学习、身体力行,并担任枫泾镇“百人红色宣讲团”讲师,已完成对枫泾镇全部23个村委、10个居委党员、干部的宣讲任务。由于学习认真、行动坚决,被枫泾镇党委推荐为“建党百年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并于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时,正式荣获“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下面分三个方面对本人学习党史的体会进行小结。
一、做好规定动作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的入党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在提出入党申请的第12个年头,到我44岁时才被批准入党。因此,在党内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在这次学习党史活动中,我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孟春兰书记每发下一本学习材料,我就立即通宵达旦地学习。到目前为止,我已通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越学,我对党的历史越熟悉;越学,我就越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党,是中国人民的好领导。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腥风血雨,走过了残酷斗争,如今迎来了百年辉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坚持自选动作
除了支部规定的学习材料,我还坚持自己找材料学习党史。退休后,枫泾中学每年给我赠阅《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学习党史以来,我在原来的剪报本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一类“中共党史”。从此,我知道了“用生命守护党的‘一号机密’——中共中央文库在上海纪实”,明确了“红色文化何以在中国落地生根”,知悉了“中共一大在他家召开——纪念李汉俊诞辰130周年”,甚至了解了“新四军部队里的上海美术工作者”。
作为枫泾文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枫泾文史》编辑,我更感兴趣的是枫泾本地的党史资源。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渐次进入我的脑海:陈云、候绍裘、李一谔、陆龙飞、顾桂龙,等等,我对他们的生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撰写的3500字《革命先烈陆龙飞的故事》,在《金山报》《枫泾报》发表;我著述的10万字《朱学范爷爷的故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5月正式出版;今年1月,我撰写的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经商致富后造福乡里的《民营企业家李根福》一书,也已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我用鲜活的事实证明: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三、学以致用讲党史
现成的党史资料、书籍,对某些工作比较忙的基层干部,尤其是年龄比较大、识字又不多的村居老干部、老党员,存在着宣传“死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口耳相传的宣讲是个很好的办法。作为枫泾镇“百人红色宣讲团”的讲师,我根据镇党委党群办的日程安排,对全镇23个村委、10个居委进行红色文化宣讲。对村居干部,我讲的是“伟人毛泽东的工作方法”,对老干部、老党员,我讲的是“革命先烈陆龙飞的故事”。从宣讲的效果来看,陆龙飞的故事更吸引人。
宣讲时,我从自己经历的两件事说起:一是我居住小区的一位阿婆对自己的农保金非常满意的故事;一是车站偶遇的一位农村阿婆对大病保险非常感激的故事。再转入对陆龙飞等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故事。最后,再回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均来源于先烈们的浴血奋战。
每次讲座结束时,听讲的村居两委干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均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甚至一再感谢。会后,他们总要走上前来,说我的讲座“接地气”,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历史,就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我相信,越讲,党和人民的心贴得更紧;越讲,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近!(1556字)
信纸作者:习之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