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唐太宗为何坚拒皇太子二月行冠礼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3月27号 06点 阅读 6825 评论7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清朝皇帝亲耕图  (图源网络)  (浦江客读史178)

 


【浦江客读史】唐太宗为何坚拒皇太子二月行冠礼

——“资政史鉴”之五:理财篇(一)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主管礼仪的官员上奏章说:“皇太子将举行冠礼仪式,应在二月里举行为吉利,请求补充礼器,以便做好举行仪式的准备。”冠礼,是古代的成年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更何况是皇太子的冠礼仪式。然而,唐太宗接到奏章后却说:“现在春耕生产刚开始,恐怕妨害农事,仪式改在十月里举行吧。”

       这时,太子少保萧瑀又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为好。”唐太宗反驳他说:“阴阳禁忌,朕所不取,如果一动一静都要依照阴阳禁忌,不考虑道德和礼义,想求得上天降福保佑,这能得到吗?!如果行为都遵守王道,自然能常常遇到吉利。况且吉与凶全在于人为,怎么能借助于阴阳禁忌?!农时十分重要,不可片刻丧失。”大臣们见唐太宗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多言了。

       其实,唐太宗关于“农时甚要,不可暂失”一类的理念早有表示。再据《贞观政要·务农》记载:“贞观二年(628),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致力于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穿衣吃饭为根本,凡经营衣食,以不失农时为根本。要不失农时,只有君主简政不苛烦百姓才能实现。如果战争不断,营造不停,却想不侵夺农事的时间,怎么可能呢?!”由此可见,唐太宗尊重农时是其重视农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不失农时”就是每年的首要任务,并且形成了一套“天子亲耕”的仪式。西周共和十四年(828),周宣王姬静即位。他即位不久便废弃了天子亲耕籍田的仪式。周初起,周天子就规定了亲耕籍田的制度。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诸侯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称为“籍礼”,亦即天子示范性的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亲耕籍田的制度,自周初创立以来,后代遵行不替。周宣王废弃天子亲耕籍田仪式,引起了虢文公的一番议论。

       虢文公首先讲述了亲耕籍田制度作为国家一项十分隆重的典礼的程序。每年在立春之前的九日,天子应事先斋戒沐浴,表示敬诚,到了立春开耕之日,举行盛大的亲耕籍田仪式。先由天子以农具翻一下土,然后公三下,卿九下,大夫二十七下,最后“庶民终于千亩”,将籍田全都耕完。此后,虢文公说,农业是人民之大事,因为祭神所需的祭品出于农业,百姓的繁衍基于农业,人们的供给来自农业,社会和谐赖于农业,财富增殖始于农业,国家的强固成于农业。

       周宣王听后,最终改变了废弃亲耕籍田制度的决定。周代实行亲耕籍田制度,一方面表示统治集团对农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是要带动农业生产者努力劳动,农忙季节不得懈息耕作,以达到“财用不乏、民用和同”的目的。周代的亲耕籍田制度,一直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些有作为的君主所仿效。汉朝汉文帝“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栥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并强调“为天下先”,遂成制度贯彻执行。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特地颁布“籍田诏”,恢复了被废弃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籍田仪式。施行之日,盛况空前:“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欢跃。”宋朝宋太宗也曾行亲耕籍田之礼,以作为重农劝农的表率。清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都曾经常举行亲耕礼。先农坛原来仅设于首都,雍正四年后,各州县也设先农坛置籍田,并要求地方官每年仲春举行耕籍礼,以率百姓力田务本。亲耕籍田制度为后世所承继,尽管期间有作秀搞形式的成分,但因其具有明晰的“恪恭于农”,“不懈于时”的重农务本示教意义及文化功能,还是被历代王朝继承下来。

 

 

《皇帝耕田图》潍坊经典木版年画(清代古版印制) 画中身穿龙袍的皇帝扶犁耕田,

身后跟着几位大臣,有的铲土、有的撒种、有的牵牛,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画上题诗曰: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久。


       
       在以农业立国的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古人以社稷即以土地神和谷神作为政权的代称,可见农业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所谓“民以食为天”,同时它也是国家政权和伦理道德的经济基础。“农本”思想产生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发展于两汉,贯彻于整个古代社会。以农为本、重农、贵农,得到百姓和君主的普遍认同。以农为本在当时成为基本国策,以后各朝代奉行不渝。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土地分配、减免税赋等具体政策,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而已。当然,在我国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农”,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种植业的小农业,而是包括了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虽然“百物谷为先”,但在实践中人们并不只偏重粮食,而是实行以粮为主的多种经营。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社会依然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去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战略部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当然,“不失农时”永远是农业的底线,古今皆同此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4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浦江思源2023-03-27 19:21:08

    转发廖占峰的评论:以农为本千古事, 君民和谐春风融。 阴阳禁忌积虑过, 行冠礼时明天机。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占峰友的精彩评论!诗评一首,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颇耐回味!(浦江客) 举报

  • 国强2023-03-27 11:43:35

    拜读新作。作品围绕以农为本的“农本”思想,阐述了历代历朝不同的执政理念。“读史”,史实清晰,繁简恰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叙述,议论,写得饱满,充满哲理。以史为鉴,联系当下,得出“国家要强,农业必强”之道理,与史实一脉相承,鼓励农人“不失农时”抓好春耕播种,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化了主题!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国强友的精彩点评!专家级的点评,言简意赅,小中见大,紧扣主题,耐人寻味。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3-03-27 10:40:13

    浦江思源开凯老师的点评:贞观之治,乃大唐盛世;不误农时,结千秋果实!拜读曹老师的【浦江客读史】(178)《唐太宗为何坚拒皇太子二月行冠礼》,联想到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的守住十八亿亩耕地,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的决策,古今同理不谋而合。曹老师史海钩沉,让我们看到了为不占农时,唐太宗将彼时极为看重的二月行冠礼仪式,毅然决然地推迟到十月!这在封建王朝是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即便到了当今现代化大农业时代,农时也是万万不可耽误的。中国的强大富裕离不开耕地农田与农民,中国式的现代化,更是包括了农业现代化。古人尚且深谙“湖广熟天下足”之哲理,我们更应该汲取历朝历代助力农业发展的精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为曹老师的佳作《唐太宗为何坚拒皇太子二月行冠礼》点赞!向曹老师致敬!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开凯的精彩点评!你的点评一如往常的军人风格,纵横捭阖,言辞豪放。点赞并感动着!!!(浦江客) 举报

  • 浦江思源2023-03-27 09:51:24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张载养点评:小事可见大义,细节决定命运。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蕴含在天文地理,体现在国事民生。 曹老师的“读史”,没有盲点,屡显亮点;恰当其时,十分应景。看似说史,更多喻今;源于底线思维,契合顶层设计。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重农立国,农耕文明绵长根深;以人为本,不误农时,说了几千年,行了几千年。唐太宗面对太子的成人大礼,因“春耕正忙,怕误农时”,而由二月延至十月;他深知:顺乎民意,方得天佑。如今,中国已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中央始终确信并坚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将新农村建设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必有之义。这是中国持续发展之基,也让中国美好未来可期。 为曹老师的佳作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张区长的精彩点评!你的点评是一篇响亮的政治导读,诚如王部长所言:“张区长的点评思接千载,语重心长!”辛苦了,点赞并感动着!!!(浦江客) 举报

  • 占峰2023-03-27 09:47:45

    以农为本千古事, 君民和谐春风融。 阴阳禁忌积虑过, 行冠礼时明天机。

    举报

  • 石腊红2023-03-27 08:44:09

    民以食为天。食则取之于农作物。而栽种农作物的节气很重要。自古有“一年之季在于春”之说。曹老师的佳作以这段史实既是对唐太宗的褒扬,又印证了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误农时”的重要性。

    举报

    浦江思源 感谢福生的精彩点评!言简意赅,点明主旨,点赞啦!!!(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3-03-27 07:39:17

    曹老师研究古代文史,他的佳作却那么应景,犹如一条时光隧道贯通古今。眼看春耕时节来临,他的佳作将历代君王亲耕籍田描摹得栩栩如生。在以农业立国的封建社会,古代君王重视农业,尚可理解,大都是通过一些赋税制度,鼓励农户的勤耕细作。而对行亲耕籍田之礼,还不曾听说,曹老师让我长知识了。至于唐太宗为此而坚拒太子二月行冠礼,更难以想象。所以佳作的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一气读来,还真是感天动地。皇太子的成人礼是何等重要的礼仪活动,却恰逢春耕大忙时节。唐太宗竟忙于行亲耕籍田礼,将太子的成人礼推至十月,自然惊动了整个朝廷,或许也惊天动地。究竟孰轻孰重?君王之举是震撼人心,载入史册的。让天下人看到春耕的重要,唐太宗可以弃太子的成人礼而不顾,为天下人作表率,那么还有谁可以懈怠春耕的大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灵魂熠熠闪光。农民都一心一意忙于春耕,那才有秋日的丰收,才有国家的兴旺。曹老师的笔疾速往前,原来君王亲耕籍田制度始于周王朝,直到明清都雷打不动。成为一种文化而传承,成为一种制度而坚守。当今在奔向现代化强国之际,佳作依然划出了“不失农时”的底线,更如一声春雷划破长空!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

    举报

    浦江思源 感谢王部长的精彩点评!你辛苦了,清晨即起,奋笔疾书,不仅为读者作了很好的导读,更为作者理清了思路。点赞并感动着!!!(浦江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