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3月16号 05点 阅读 9455 评论2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清明前祭上海知青股民阿吉
(后知青时代纪实)
叶子
我是由上海市人事局单调回上海工作的党员干部,然而我是经历蹉跎岁月的上海知识青年,回到上海后我依然关心着我们这一代知青人,尤其接触过不烽经历坎坷的返城知青,并为他们发表过纪实散文或小说,以尽我之心。在拟写“后知青时代”散文小说及纪实时,我又一次翻开日志和摘报,看到自己曾经为被上海知青称为“知青股民”的阿吉所写的文章,如今他离开人世已有二十多年了!
生与死都是在追求与时俱进中,在送别阿吉的悼念厅中,令人诧异的是响起了悠扬动听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是“梁祝”的“十八相送”,这是死者生前的遗愿。
在阿吉追悼会上,不少人痛哭流涕,常人可能无法理解,与阿吉不熟的我也感到不解,请我参加追悼会的上海知青老李对我这样说:“叶子散文家,你可能不理解我和阿吉会有那么深的情感?在他生病期间,我们经常通电话,在他临终前,我还陪伴他去不少医院就诊;连你们总公司下属的群力草药店也去过,还是托你兄弟‘走后门’找了劳模茅中医看的,你还为阿吉配了药。然而他,他还是走了,然而是一下子走的,令人难以接受。”
阿吉也是到云南插队入户的上海知青,不过他与我不是一个地方,我去的是西双版纳傣乡,他和老李去的是临沧地区,“阿吉”是那一批上海知青中的大侃,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富有表情,而且路子多,信息灵。1979年从阿吉口中传出有关“上调”、“回城”的各种信息,这让生活在艰难环境的中的上海知青,感受到了生活的一点曙光。
拿了“袋袋户口”(“回城”的知青都是采用“病退”证明回到上海的。经过五年后努力争取才先后报进了上海户口,之前一直把“户口”放在“袋袋”中)回上海,有了股票交易,阿吉成为第一代的股民,绝对不比上海滩的“杨百万”晚。一开始他就卖掉了搞运输谋生的小汽车,买进一百张认购证;这种先见之明,或许是得到他在银行里工作有金融意识的老爸指点。那时候的一张认购证,后来的收购价就达到一万元一张!一百张也就是一百万,相比三十元一张的买进价,真是发了大财!阿吉炒股票,很快成为拥有几百万身价的职业股民。不少回沪的知青,常常得到他指点赚了些钱。
老李回到上海先是与人合伙搞货运,后听说炒股票需要“消息”,就打电话请教阿吉,阿吉很热情,也很高兴,还请老李到他的“大户室”去玩。几天后,阿吉带着兴奋而又有些神秘的口吻打来电话,叫老李用十二元左右买进“安彩高科”股票,说该股票可以炒到二十八元,消息来源于他同一大户室的阿姨。那时我见过这位阿姨,六十多岁,像个知识分子,据说,受益于她的一位学生是在某个较大的证券公司里搞策划。阿吉为人真诚,讲义气有城府,朋友也多,从而他说的话让人很相信。然而买进后股票下跌了二个星期,阿吉每天都会打电来安慰老李,叫他不要焦急。不久,该股票果然就不断震荡拉升。当时拉升的快感,不仅是个人的感觉,而是进入股市拥有该股票,让他们这些初涉股市的上海知青感到惊奇,对阿吉更是十分佩服和信任。股票经半年拉升,超过了24元的翻倍价,老李在28元时将股票全部抛完。这次的成功,让投身股海的老李完全依赖于阿吉,绝对听命“买进”“抛出”,还学会了什么“市盈率”,什么“K线”,还有“爱立特”、“三浪”、“五浪”……
然而,阿吉却病了,在炒股的上海知青中他应该算很有钱的,但他非常节俭,这也许就是知青的经历所养成的。阿吉住的是质量不差的公寓式,但居室不大,他满足了也没有再买房。每天中午证券公司大户室里有盒饭,他总是想法拿二盒,吃了一盒,带回去一盒,晚上热一热再吃。生病后到六院看病,从不“打的”,都是骑自行车到医院,回来就拖了二大包中药,无论刮风下雨都是这样。
唉!阿吉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快!听了老李的讲述,我感到正是阿吉对他,还受益于阿吉的其他上海知青,在送别他时是那么地悲痛,真是他的真诚,让大家深深地怀念……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