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3月16号 03点 阅读 10069 评论0 点赞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走进衡复风貌馆
文字、摄影/一舟
漫步梧桐掩映的复兴西路,如同观赏风格迥异建筑博览会。若想将这万般风情尽收眼底,一定不能错过复兴西路62号的衡复风貌馆。这座由“修道院公寓”改建而来的建筑,始建于1930年,采用砖木结构,南北两楼之间以底层外廊连接,每层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有三至五室等多种户型。
公寓为典型的西班牙式风格,室内外装饰采用筒瓦屋面、螺纹柱子、卷花铁栅等构配件。由于设计精美,施工考究,它建成以后,吸引了大量外侨前来入住,其中有被称作“花厅夫人”的弗立斯太太。她每周在此举行文化沙龙,宋美龄、张学良、梅兰芳、林语堂等文化名人都曾到这里做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座公寓一直被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占用。为发掘城市文脉,保护历史风貌建筑,2018年3月,徐汇区文化局启动了公寓的修缮工作。在湖南路街道办事处整体搬迁后,组织专家对它的历史沿革进行详细考证,将其改造为上海首个区域风貌展示馆,实现了华丽转身。
作为优秀历史文化的综合展陈空间,该馆分为“历史回溯”、“活化利用”、“衡复建筑”、“红色记忆”和“百年人文”等主题展厅,以风貌区内的百年人文、百年建筑为核心,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原有风貌,同时也系统地展示风貌区的历史变迁,展现多元的百年建筑、百年人文和红色记忆。
“百年衡复历史回溯”展厅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和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展示方式,讲述衡复风貌区历史变迁。让观众从一处处历史截面中觑见近一个世纪前曾在风貌区内匆匆而过的人、物、景。参观者滑动电子屏幕,便可看到变迁的过程图,还有最终形成的风貌区地理格局。
“活化利用案例”展厅展现风貌区在活化利用方面不断探索的成效,出现了建业里、衡山坊、武康路、岳阳路等网红地标和打卡点。展厅内运用360全景影像技术,拍摄了16处风貌区内经典历史建筑,让观众首次进入平时难以踏足、不甚了解的老建筑,在指尖上玩转老房子,且看看老物件。
“衡复百年建筑”展厅的展墙通过精选风貌区内11个不同建筑风格实物仿真模型和二维码手机扫描技术,让观众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感受与了解一些经典历史建筑。展厅中间以风貌区地图做的造型展台,配上25个不同经典建筑模型,通过AR互动技术,让观众在玩乐中了解这些历史建筑。
“衡复红色记忆”展厅的人物篇,为衡复风貌区的历史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墙上记载的一篇篇故事,提醒着今人莫忘当年的激荡风云。“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显示屏滚动着介绍各界名流,点击头像就能看到他们的生平。诸多红色地标和革命志士、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
“衡复百年人文”展厅,布置了可变式样的展墙,为特展和临展预留了空间,确保展品能够常换常新。一张电子大屏幕,内核更是强大,收录风貌区内138处优秀历史建筑、31条徐汇区内风貌保护道路、125位区内历史名人、6处区内开放的名人故居,7个区内更新案例,2万余件档案文献。
二楼是汇集“图书、咖啡、高端家居”的多元复合生活体验空间。如果你参观后感觉累了,可以到二楼稍作休息。在这里,可以品尝一杯咖啡,翻阅一部书籍,观赏一次展览,参加一场讲座,或随处拍上一些照片。你也可走进露台、庭院,漫无目的踱步或小憩,享受穿过梧桐树叶透进来的阳光。
【背景音乐:《白玉兰》】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