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3月16号 13点 阅读 9908 评论9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黄冈一日寻东坡 徐凤平
苏轼文学成就的高峰期也是他人生的高峰期是在黄州,那时候的他仕途一落千丈,开始了一贬再贬的流放生活,然而正是仕途的绝望成全了一代文豪文运的崛起。 2023年2月28日上午,我也来到黄冈,欲一睹苏轼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波澜壮阔,然而,往事越千年,山河已改容颜,在文赤壁栖霞楼上登高望远,改道的长江离开了苏轼当年夜游的长江已有很长一段距离,在苍茫的远方若隐若现。
尽管这个因为苏轼两赋一词而名闻天下的赤壁并非是三国赤壁,而且千年的沧桑让今天的黄冈赤壁已经不复当年雄姿,但苏轼依然在人们心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精神却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
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听人说此处是三国赤壁古战场,曾二次泛舟长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人将黄州赤壁称为文赤壁或东坡赤壁。 赤壁园依山势而建,现存二赋堂、坡仙亭、睡仙亭、问鹤亭、挹爽楼、涵晖楼、留仙阁、栖霞楼等景点。沿着一条红褐砂石的石阶小道蜿蜒而上,只见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亭阁楼榭半隐在翠绿丛中。赤壁的正门有“东坡赤壁”四个大字镶嵌在门楣的上方,门两边是一幅“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的对联。小道的石台阶已被岁月磨成一个个凹陷,可见千年以来有多少苏迷前来朝拜。今天我来到这里,亲眼目睹苏轼先生生活过的地方,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挺拔高大。
来到二赋堂中,只见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桢书写;背面刻有后《赤壁赋》,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重书写。此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建。“二赋堂”匾额为李鸿章题写。 在坐落于赤壁矶头的坡仙亭内我停留许久,这间面积并不大的亭内三面墙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26块,其中苏轼的书画碑刻14块。正是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刻,使得坡仙亭成为东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阁之一。 在古代,苏轼便被人尊为仙人,是“文曲星”下凡,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是苏东坡的崇拜爱慕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亲自追寻、踏访苏东坡的遗踪,还特地在常州题匾“玉局风流”。被传说神化了的“坡仙”苏轼先生,他的足迹成了今天的江山胜景。 今天我来到坡仙居,不知道能否沾点仙气,吟诗作文时能神助一把否?
下午,我来到位于黄岗市中心的遗爱湖,继续领略苏轼先生的丰采。 遗爱湖因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即将离任黄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黄州人民为了彰显“遗爱”精神,弘扬东坡文化,将城中的东湖、西湖、菱角湖合称为遗爱湖。 遗爱湖不仅有苏东坡纪念馆,其中的十二大景点也都以苏轼诗文和其在黄州的遗踪命名,如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等等。 时值梅花盛开之际,遗爱湖的红梅绽放,6万平方米的梅园成了花的海洋,在大片红梅中有黄的白的梅花点缀其中,让梅园更加色彩缤纷。
苏轼先生是我此生读不完的一本书,黄冈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今天匆匆的行程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虽然沧海桑田,岁月或许已抹去了千古风流人物的足迹,但他的精神永存。
|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