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3月12号 09点 阅读 10235 评论2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与植树绿化相关的诗作也源远流长。有的诗人更是亲自植树种花,并留下诗章,传为美谈。
被誉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诗作大家柳宗元,即使被官贬柳州,仍“手种黄柑二百株,”希冀“春来新叶遍城隅”。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桃千树”,扑入你的眼帘的是成片成林的植树成果。诗仙李白,也在植树后写道:“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种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清末左宗棠率部赴新疆平定叛乱之间,沿途也大种柳树,他的幕僚杨昌浚,即景赋诗,大加赞颂:“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尤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其每到一处做官,都要栽花种树,这在他的诗作中屡有反映:“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佳,早晚见成林”。白居易的另一特点是植树十分注重讲究成活率,“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凿渠;铲土壅其本,引泉灌其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忠州植树的情景。这位香山居士对管理绿化也有独到之处,他调任杭州任刺史后,率领民众在西湖筑堤造林,蓄水灌田,后人念其功德而命名为“白堤”。他在堤上广种柳树,仅三年的时辰,堤上便出现了“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旖旎风景,流传至今,赏心悦目,成为游览欣赏的一大美景。为了植树绿化,白居易还自掏腰包,“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白居易的《有木诗八首》,以借树木寄寓人事的手法,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植树绿化热情推崇,同时也鞭鞑了乱伐现象;其在诗中批评不注意植树绿化的人,指出“巴俗不爱花,竞春无人来。”并发问道“不种东悉柳,端坐欲何为?”他还以白描手法,揭露暴卒乱伐树木,书写破坏绿化的檄文:“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值此又一年植树节之际,庆贺两会胜利闭幕,吟读植树古诗,赞美中华民族植树绿化的美德,感受华夏文化的绚丽多姿,植树造林,梳妆绿水青山,传承和发展、再行出发,我们一定比古人做的更好!
图片取之于网络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