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2月02号 10点 阅读 3094 评论0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徐克诚
今年恰逢我入伍五十五周年和退役四十五周年,半个世纪之前的军旅生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部队的培养和经历难以忘怀!不止是我,所以战友都感同身受。疫情之前,我还曾先后赴武汉、长沙、郑州、惠州、苏州、蚌埠、启东等地参加战友聚会,场面令人动容,虽然退役后天各一方,但“当过兵此生无悔”是战友们的共同心声!时光就像磨刀石,除去的只是点点锈斑,留下的却是闪光和锋利,战友们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继续践行双拥传统。
退役之前,每年春节虹口区武装部都登门慰问并贴上“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对联,父母和家人的高兴劲和荣誉感胜过动迁分到新房子。一九七二年我第一次回上海探亲,已经九十高龄的好婆(即外婆)还坐长途汽车从太仓赶来,说要看看“解放军外孙”,好婆不识字,但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的她,知道解放军好,当解放军光荣。那次见面后再也见不到好婆了,对她老人家我深深地怀念。从好婆身上也可见拥军优属政策在新中国的影响力。
到部队后我被推荐去学医,当年缺医少药很严重,尤其是偏远山区,我们空军机关门诊部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医院,每天接诊的村民人数远远超过军人,看病只收取药品的成本价,一般仅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实在没钱的也绝对不能拒之门外,这是纪律,因此部队医院和医生都有良好的口碑。当时军队医院为民服务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拥政爱民的具体实践。令我终身难忘的是门诊部张主任(1946年参军,1965年前军衔已是少校),为一位难产产妇,打着手电走了三四里的崎岖山路,经过抢救,母子平安,回来的路上,老主任不慎摔了一跤掉进路边的粪坑,后经昆明总医院确诊,右侧膝盖半月板断裂,不到五十岁的主任从此拄拐,大家都叫他瘸子主任,他也不生气。为表彰他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空军机关给他记了一次三等功,从此以后,只要看到媒体的相关报道都会想起老首长,敬爱的瘸子主任!(主任出诊,带上两名助手,我是其中之一,是现场亲历者。)
每年的春播秋收,凡是农村大忙季节,官兵都去驻地附近的村寨帮助老乡抢种抢收,每年几次,从不间断,“助民劳动”是部队的光荣传统,行 前有动员,事后有表彰,我们是医务人员,劳动间隙还得看病不收药费,所以格外受欢迎。
这些都是自己的点滴经历,并一直深深影响我至今。虽然退役几十年,但人民军队所赋予的优良传统就像人的基因伴随我一生,我甚感荣耀和责任。因此退休之后,我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努力传承“双拥”好传统,力争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参军再长有年限,“双拥”征途无止境。只要灵魂深处始终铭刻“退役还是一个兵”的烙印,我们退役军人就一定会“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注:插图为网络图片。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