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麟笔名叶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兔年春节宅家读书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1月25号 05点 阅读 5657 评论1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兔年春节宅家读书

 

 

叶子

 

 

   去年十二月以来,一些没有民族心,更没有科学心的所谓专家,不时用谎言忽悠了多少老百姓,让民从在高热、咳嗽、喉痛、痰瘀中苦难中挣扎,我们叶氏中医药世家的六个人染阳的五人,唯有我历经中药炮炙试药(毒)的我,还能以身体为盾,与家人、亲人共同战疫抗阳,虽然都已“阳康”,也度过了三十五天的恢复期,然而同样也深受其害,尤其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伤害。从而我更理解老年人在这场疫情罹难中,更是度日如年实在难熬。

    春节假期是一段可以停下来的时间,喘口气,看看天,做些需要做的事,比如疫情平稳后,对居家进行一次大扫除和大清理。前一段时间放开疫情让人措手不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急遽缩紧,间接经验变得更加重要,从而除了必须的家庭琐事,我还是选择静心读书,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寻找有益于自我的东西,相信世界依然丰富、开放、流动和和广阔的。

   癸卯兔年的春节,我没有外出,也就没有参加亲朋好友的春节活动,不聚焦、不扎堆,还是平心静气地居家读书。有人可能会说:在家读书,是文人的生活方式。古代不少文人总把呆在书房里安心读书,视为理想的人生状态。

   经历去年十二月与疫情抗争,靠着中医药知识,采用芳香型中草药避疫气,驱邪气,选用古人抗疫的药方,让家人七天“阳康”,上班参加工作,回归家庭生活,恢复日常的生活秩序。从而我涌起结合自己学习中医药古藉所得,写一篇近万字的大文章,让自己这个年愈古稀奔耄耋的中医药人士,把自己所学所知所得所用所感奉献出来。

    从而除夕开始,我就开始读医药典故,不是做好笔记,从初三起就入手书写关于中医药医理药道的文章。这几年来,自己读过的中医药书藉确实不少,然而年老了记忆了差了,唯的一些印象,故选择写作所要的古书再阅读,结合曾经写过的读后感,学后体会,读一读,综合一下,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当然,在写这篇文章同时,也构思写了几篇散文和药名诗。走下文坛的散文家,丧劳提早退休的中医药文化工作,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展视野,认真写下自己对防治新冠病毒中加强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沉浸在中医药古藉海洋同时,我依然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了解全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的疫情情况,期待“拐点”疫情进一步好转。

   我的“书斋”虽小,只有一个书柜和几书箱,读过的书藉和书写的资料,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在又一个春节中,再次亲近它们,夜晚打开一盏灯,泡一杯清咖,静听窗外风雨声,静寂中捕捉闪动的灵感,让心中涟漪般的微澜,启动我的腹稿。

书是一座亘古通今的桥梁,让我与古人进行医药学的沟通。读书真好,特别是在横遭新冠病毒侵扰后,年味又回归了人间,回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家中,但是还须防止病毒的作孽,宅在家里即是保护自我,更是最好的抗“疫”。读书让文字浸润我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纵是肆虐的病毒又能奈我何!

备注:

本篇中医药医理药道文章,参考了以下中医药古藉

1、《药性赋》,金元时林闱阶、陈辐所著,系初学中药者的启蒙书。

2、《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据说系黄帝所著而得名,实系先秦至汉成书,是我国最早的中医学典籍,被称为“医学之祖”,系中医药基础典藉。

3、《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系明代中医药大家李时珍所著,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拾遗》系是(1765年)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所著,是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的补充、订正,系对于研究学习《本草纲目》具有参考价值。

4、《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临床医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5、《伤寒论》,也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以传染病诊治为依据集中探讨了外感热病证治,以六经演变为脉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候提供了相应的治法方药,系值得当前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参考。

6、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详细介绍了从西汉到清末,中国发生过的数百次大型瘟疫,从中总结古人在千百年的商病斗争中采取的预防诊治之法,书中介绍了有着防治疫病的《黄帝内经》和《瘟疫方》等中医古籍。《瘟疫方》系明朝末期医药学家吴有性所著。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3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叶惠麟笔名叶子

退休的业余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笔名叶子。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