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1月21号 07点 阅读 6993 评论0 点赞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想起除夕的“上供”
看到有一帖说起“上供”祭祖的话题,不由地想起我们家小时候所见的场景。
那时我们居住在周家牌路147弄,叫做同兴工房,是杨树浦路临青路原日本株式会社纱厂的职工宿舍。一共有十四排,每排有十幢联排老式工房,有独立的门房间,前后有围墙,其上面挂有铁丝网。我们家居住在第一排的中间,从未发生过外人进入。家里布置和诗书人家差不多:有八仙桌,有两张茶几,六张雕花座椅,长条案上有座钟,笔筒和供奉先祖的排位,左右墙面上各挂有一幅字画。在灶间,灶头的上方也有一尊“灶王爷”的佛像。
父亲在纱厂劳资科工作,其工资养活全家十口人。父亲是独生子,很早离开老家——镇江丹徒县谷阳镇。我退休后曾经专程前往祭拜,只是不知道父亲当年居住的具体地址,最后朝镇政府门口三鞠躬遗憾离开。
记得家里在每年的清明,除夕等都有举办“上供”仪式。每次开始前,都要打开客堂里的两扇门,以便让老祖宗进来。将八仙桌从长条案下取出摆放在客堂中央,每边安放两张椅子。桌子前面放点燃熏香的瓷筒,两侧有燃烧的蜡烛。地面上放置了一个面盆,里面有自己折叠的锡箔,然后焚化。桌上摆放六份碗筷,备上一些酒和茶水,然后有母亲将供奉的菜肴摆上桌,米饭盛好后还要上下颠成圆形状,说是专门给老祖宗们吃的。然后关上大门,我们则站在椅子后面观看父母亲的一举一动,期间的规矩是不得触碰到椅子,不得插嘴。先由父亲说话,磕头并将手里点燃的香插在装满香灰的瓷筒里,我们则按照父亲的样子接着依次磕头供奉。结束后,需要静待一会儿,让祖宗们安心喝酒吃饭。酒足饭饱之后,然后再度打开大门让老祖宗们安心离开,并要说一路走好的话语,整个过程大概总有两个小时左右。待祭祖仪式全部结束后,撤下所有的摆具,米饭要重新倒在锅里,用饭铲打散后另外盛起,开始了我们的午饭。
后来受破除迷信的影响,父亲响应政府的号召停止了家里的“上供”仪式。那时虽然我还很小,然而那一幕幕的场面至今还依然清晰地印在脑子里,难以忘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