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1月02号 10点 阅读 10968 评论5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什么叫“话聊”?“话聊”即聊天,也可以称“话疗”。“话聊”可以聊生活,聊家事,聊国事,也可聊心事。“话聊可以一对一聊,也可以三五成群聊,可以在家里聊,也可以在室外聊,可以在线下聊,也可以在线上聊”。我对“话聊”原来不太关心,最近碰到两件事,使我对“话聊”这事引起了重视。
第一件事,我单位一个同事,74岁,他爱人、儿子都患尿毒症,几年来一直他在服侍,有事做、有话讲,今年疫情期间,他的妻子、儿子相间去世,他成了孤老。前一段时间我的同事给我说,他这个战友,也就是我的同事,天天到他家里来别相聊天,他感到蛮尴尬,不接待他讲不出口,接待他家里来人事难做。
另一件事,我单位一位离休干部,今年93岁,家有三个子女,两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但己经做了奶奶,且身体不好,所以她很少到她妈妈那里服侍。现在她在嘉定中心医院老干部病房住院。她原来是个活跃分子,喜欢唱歌、跳舞、摄影,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疾病也渐渐增多,糖尿病、高血压,腿脚也慢慢老化,走路也不行了,原来住在老年公寓,前几年住进了老干部病房,刚开始还有人去医院看望,近三年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侵袭,老干部病房也严格管理,不能随便出进,所以她感到身边人越来越少,讲话关心她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次我与她通了电话,一讲就是半个小时。问我单位老同志情况、单位情况、她自己身体状况,还讲了自己的苦衷,讲单位领导不关心、不联系等等。我给她作了解释,为了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所以不能随便进来看望,她也听不进去。
联想到我们单位老同志的情况,我作了一个分析。我们单位现有离退休干部211名,其中刚退休人员到70岁的有60名,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29%。这些老同志退休后还比较忙,要帮助子女买汰烧,还要接送孙辈。还有亲戚要走动,有同事、同学、战友要交往,有空还要出去旅游别相。而70岁到80岁老同志有126名,占老同志总数的60%。这些老同志的孙辈己经上初中高中,自己的子女也已经成了爷爷奶奶,原来身边的人也慢慢离开世界,自己的身体也慢慢变差,有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连走路也己经困难,所以生活感到孤独,心情变差。关心他(她)的人也越来越少,希望有人来照顾和关注。80岁及以上的老同志有24名,占老同志总数的11%。这些老同志大部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大部分老伴也已经过世,迫切需要子女照顾和关心。
眼下,老年空巢化趋势日趋突出和严竣,政府和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关爱。几乎所有空巢独居的老年人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养老风险,以及或明或暗的心理问题。俗称“空巢综合症”,表现在孤独、害怕、曾至抑郁,精神上的苦痛无法言说,亦难为人知。即使偶然有孩子探望,也难解空巢独居时的孤寂苦闷。
人是社会动物,语言交流是重要的社会互动,老年独居之所以产生问题,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互动的丧失。目前养老机构不少,建筑和居住环境都不错,但对老年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精神一心理一情感的需求关注不多,“老年照料”和“心理关怀”两不对称,局限于浅层次的物质养老和照护,缺乏对深层次精神赡养的近追求。
“话聊”其实是“话疗”,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话聊”中承载着多种功能,作为一种良性的互动和交流,具有抚慰人心、开放胸怀、平衡心理、快乐精神、治疗心病诸多作用。我们应当打造有本土特色的“老年话聊”体系,即亲情话聊、友情话聊、贴心话聊,以及专业话聊。首先是家属和老年人之间的话聊互动。在“话聊”中让老人充分享受到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其次是老年人之间的话聊互动。这种“朋辈支持”只有个体能够生活自理、有公共交往空间的老年人之间才能发生。然后是服务员和老年人之间的话聊互动。话聊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为无不为。建议社区和养老机构设立“老年话聊员”和“话聊志愿者”这一心理关怀角色,常入户看看,常入户聊聊,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排遣老年人的负面心理,建设老年人的积极心理,让老年人感觉到温暖、关怀和体贴。最后是老年心理学专家针对老年人心理疾患的专业对治。这样的“话聊”需要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