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2年10月12号 18点 阅读 13492 评论4 点赞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接到区政务短信
昨晚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一则短信,是杨浦政务发来的,说是根据有关大数据排查情况,近期我去过靖宇中路60号如家酒店区域附近。如果去过,叫我连续两天间隔24小时做核酸检测。
靖宇中路60号如家酒店?我实在是没有印象去过酒店附近。昨天晚餐后,我立即赶往这个地方查看,从1号开始寻找60号,穿过永吉路,一直到双阳北路。过马路在原“繁江酒楼”处发现是60号。我抬头注意到,在这家建筑物的二楼确实是一家叫做“如家酒店”,只是平时根本不注意。有突然想起,前天上午曾经到这里的一楼,即“生鲜菜场”买过菜。
此刻,我想大数据是如何追踪到我的?因为这家菜场门口虽然有“场所码”,但是进进出出的人几乎都是没有扫码,包括我。我戴好口罩大约在里面买菜前后不过一刻钟,买完菜用“支付宝”付钱后便离开。也就是说,“支付宝”里有我的信息,连到“大数据”了。
既然“大数据”寻找到了我,并提出要求,自然我完全配合。昨晚从靖宇中路60号回家正好小区做全员筛查,我自然走进小花园里接受检测。在与邻居交谈中,得知小区里好些人都接到短信,心里稍安了不少。今天傍晚,我陪同老伴到控江医院就诊回家的路上,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
晚上接到楼下两位唱戏的邻居,她们俩都收到短信:一位是去了黄兴公园,然后到益丰大药房买药;另一位是去了大润发购物都被有提示。后在交谈中说起,我们小区有一个门洞被封;周边有几家商户也被封了。
最近上海的疫情相比前一阵子有了一些扩散,让人们的心又紧张起来。我们小区进出对要出示核酸码也严格起来,当然我们还是积极配合,反正也习惯了。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