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哥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3)河南安阳“特色”小吃,内黄灌肠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7月01号 11点 阅读 8127 评论2 点赞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河南安阳“特色”小吃,内黄灌肠

       所谓灌肠,就是将猪肠子洗净,用40%的面粉、60%的猪血,拌成汁灌入肠内,将肠子两头用细绳子扎紧,然后将其放入锅内煮熟的一种食品。煮肠子时最关键的是要边煮边用锥子扎肠子排气,这样肠衣就不会被煮裂。把煮好的灌肠放在保温桶里摆摊卖,这种灌肠叫筲灌肠。筲灌肠只需把剥好的蒜加上少许盐捣成蒜汁,把灌肠切成片,浇上蒜汁就可以吃了。筲灌肠要趁热吃,吃起来感觉入口光滑、软而烂,且辣中带香、香而不腻。内黄人为什么把盛在保温桶中的灌肠称作“筲灌肠”呢?

 

       据说,以前卖灌肠的人,把灌肠煮好以后放在筲(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桶)里,担着沿街去卖,所以叫做筲灌肠。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就把筲换成了保温桶,可仍管它叫筲灌肠。筲灌肠是内黄最流行的小吃,无论早、中、晚,无论春夏秋冬,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小摊卖灌肠的。看那些灌肠摊前,一个个吃灌肠的人的吃相,就是不饿也会忍不住前去来一碗!“老板,来一碗肥点类。”一口地道的内黄话加一碗热腾腾的筲灌肠就是一个内黄人典型的形象!
     

       街头卖的另一种是将灌肠切成片煎着吃,叫煎灌肠。用猪油煎出来的灌肠是最好吃的,只见一片片灌肠煎成了金黄色,让人看上去很有食欲,吃起来外焦里嫩,香味扑鼻。煎灌肠在内黄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小吃。煎灌肠的起源要比筲灌肠早,在内黄的乡村比较流行,在县城比较少,如果去乡下赶庙会,就能吃到纯正的煎灌肠了。
       

       灌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安阳内黄灌肠以邱家为最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内黄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杀猪卖肉为业。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县衙送肉,不断看到厨里放着一些外来菜品,有香肠、粉肠等,都是猪肉、猪肠经过加工配制而成的。这位老人从这里受到启发,他特意去安阳买了一截粉肠研究。在其侄子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制作,终于制成灌肠上市。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薇拉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6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6人点赞

本文作者

通哥

户外爱好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