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缪的博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灶 神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3月01号 14点 阅读 12881 评论0 点赞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灶 神

朱成坠

 

        居家有门神,那么,厨事就有灶神。灶神,即旧俗供奉于灶上的神祗。

        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佑,其中,在家中就居住着许多神灵,人们每天做饭都要使用的灶台上就被认为有灶神守护。灶神也被称作“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百姓的崇拜。

         传说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会上天禀报人间居家的善恶。因此,被尊为“一家之主”。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腊月二十三(小年)晚上七点钟左右,要敬灶王爷,以求得贵气。灶王爷乃每个家庭的守护神,故亦称灶神。相传忙碌了一年的灶王爷在这一天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才会回来。

        人们纷纷礼敬灶王爷,除了张贴灶王爷的年画像,关键还得给灶王爷准备好吃好喝的。虽然,灶王爷是骑着天马上天的,但是,毕竟路途遥远,也得吃饱饭再出发吧。于是,吃什么就很有讲究了,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对付一下。

        礼敬灶王爷,得摆放像样的食物。因为,灶王爷有媳妇、还有天马。作为传统,上供都是三样吃食,而且,不能放在一个盘子里。

        第一样吃食是:糖瓜粘。相传灶王爷吃了糖瓜粘之后,嘴巴会变得甜甜的,嘴巴甜了,才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是最最重要的。普通百姓的愿望很朴素,就是希望来年五谷丰登,生活顺遂。灶王爷身负着老百姓的愿望,所以,糖瓜粘必须要摆放的。

         第二样吃食是:开口笑点心。灶王爷吃了开口笑,汇报工作时,一张嘴,嘴角就会上扬。玉皇大帝一看就知道这位灶王爷生活很不错,日子过得相当舒坦。灶王爷守护的这一家看来是勤劳富裕的,不然,灶王爷为啥一张嘴就笑呢?所以说,开口笑点心也是必须要有的。

         第三样吃食是:柿饼。柿饼有“事事如意”的意思。传说灶王爷吃了柿饼,会保佑自己一家人来年事事如意,这也是普通人家的朴素愿望。

         相传古时候,有个村子里住着一对张姓兄弟。哥哥是泥瓦匠,弟弟是画师。大哥最擅长的就是垒灶台。哥哥手艺非常好,村里村外的人都会找哥哥垒灶台。哥哥不仅手艺好,品德也很好,经常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人们尊称他为“张灶王”。

        张灶王活了七十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寿终正寝了。张灶王活着的时候,是一家之主。现在,他去世了,弟弟张画师便成了一家之主了。张画师画画非常厉害,画什么像什么。但是,他只会画画,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也从不过问家里的事情,难以当家作主。

        张灶王去世后,张家就乱套了。儿子、儿媳、女儿互相看不顺眼,吃饱了就是吵架,最后,闹到要分家的地步。张画师劝说很多次,可是,大家都不听他的。第二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张灶王的忌日,张画师想出了一个计策。这晚,全家人都睡去了,张画师假装从梦中惊醒,大声叫喊:“不好了,不好了,大哥显灵了。”全家人都醒了,大家随着张画师来到了厨房,看到了张灶王的画像,与在世时的张灶王几乎一模一样的。

        张画师说:“大哥托梦,说他被玉皇大帝委任当了灶王爷,专门记录人间的善恶。大哥说你们兄弟不和睦,妯娌不相亲,没有好好过日子。再这样下去,会受到惩罚的。”全家人信以为真,从此,改邪归正,和睦相处。

         此后,这件事就在民间传开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的习俗,也由此在家家户户流传到现在。

         传说祭祀灶王爷,酒和麦芽糖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了。二来,麦芽糖黏住了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得含含糊糊了。

        灶神的出处,分别源自:《庄子.达生》:“灶有髻”。西晋宗室、史学家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应劭《风俗通.祀典.灶神》:“《周礼》说:颛顼氏有子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礼应朝拜。灶君熬百草,只愿炼仙丹。二郎先谢过,为民除疾苦。”清代文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乱岁》:“廿五至除夕传为乱岁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驾,诸凶煞俱不用事,多于此五日内婚嫁,谓之百无禁忌。”

        历代文人学士都有祭灶的诗词问世。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北宋大诗人苏轼《纵笔三首》其三:“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南宋大诗人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癸亥辞修门,拜赐散人号。一出非本心,欢喜归祭灶。”南宋诗人范成大《祭灶词》,曰:“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南宋诗人赵庚夫《山居苦》:“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清代诗人周宗泰《姑苏竹枝词.跳灶神》:“又是残冬急景催,街头财马店齐开。灶神人媚将人媚,毕竟钱从囊底来。”当代文豪鲁迅先生《庚子送灶即事》:“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中国的南北方,小年的日期并不一致,北方一般将腊月二十三当作小年,而,南方则将腊月二十四视为小年。为什么中国的南北方在这一习俗上存在差异,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清朝中后期,由于连年战乱,国家经费出现了亏空,因此,清政府提出在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一并将腊月二十四祭灶神仪式包括在内,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于是,皇室的做法迅速在王公大臣之间流传开来,并传播到民间,百姓便也开始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举行祭灶仪式了。而,小年本就是包含祭灶的内容,因此,腊月二十四的小年的日子也就改变了。不过,南方的百姓没有效仿北方的做法,依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小年的日子自然照旧。江浙沪地区,小年的定义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那里的百姓会把除夕前一天的晚上,称为“小年夜”,因为,他们将除夕叫作“大年夜”。不过,他们依然会在腊月二十四,举行祭灶仪式,这一点与其他南方省份并没有什么区别。

        春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含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大年初一这一天,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小年一般被中国人视作春节的开始。所谓小年,其实,就是人们祭灶的日子。在传统文化中,由于灶神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对于祭灶这件事十分重视,这也是这一天被称为小年的原因。

        在祭灶时,为了让灶神上天之后,能够为自己美言几句,并尽量不说家中的坏话,人们会为灶神准备下丰盛的酒菜和特制的灶糖,甚至,还为灶神准备了专属的坐骑,这样的规格在其他的祭神仪式上,是十分罕见的,这足以看出人们的重视程度。而,小年一过,人们也要踏上返乡的旅程,年味也越来越浓郁了。

 

 

                            2022年3月1日11时30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欢乐米老鼠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缪的博客

老缪的博客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