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东方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2019年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8月22号 17点 阅读 3363 评论1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爷。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也正是人们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  。

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详情

 

 

节气简介

编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2]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习俗活动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6]  。

 

农谚

编辑

  •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 热熟谷,粒实鼓。

  •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 处暑高粱 遍地红。

  • 处暑高粱遍拿镰。

  • 处暑高粱白露谷。

  • 处暑三日割黄谷。

  • 处暑十日忙割谷。

  •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 处暑见新花。

  •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 处暑花,不归家。

  •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 处暑长薯。

  •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 处暑拔麻摘老瓜。

  •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 处暑花红枣 ,秋分打尽了。

  •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7]  。

诗词

编辑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8]  贵谷子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饮食
 
 

处暑饮食宜清淡,合理营养搭配。大部分人少吃或不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祖国医学上讲这些燥热的食材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蛋白是我们人体的生命基础,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在这个需要增液养阴的时节增加一些蛋白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处暑宜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应少吃或不吃。有些人在处暑过后往往胃口大开,但此时仍不宜多吃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可选用适合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在秋天必需要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比方番茄、鲜辣椒、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样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天里必不可少的食物。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当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制止燥邪损害。随着水果的大宗上市,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进入处暑后肺经当值,祖国医学以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所以在秋天该多吃些酸性食物。这个时候可以多吃橘子和山楂这两种食物,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效用。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处暑时节可少量吃一些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少量进食些辣椒、胡椒、鸡肉之类食物,并适量搭配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缓解辣味的辛燥;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早晨来一碗粥,可兼具补充水分与润燥,是处暑节令的理想料理。吃粥有助于健脾胃、补中气,令人一整天神清气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以消除疲劳,益气补血,安神定志。

向大家介绍10种处暑时节适合进食的食材,以及食材的功效和进食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酌情选用

 1.莲 子 

有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的作用。

推荐吃法:最简单的是到点心铺买些莲子糕、莲蓉夹心糕和鲜奶椰丝莲子饼来吃,或配白茯苓、怀山药、糯米、白砂糖等蒸煮成糕,每日服用,有益寿之效。也可以用莲子做馅蒸馒头吃,或是和红枣一起煮汤喝。
 

 

 2.银 耳 

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

推荐吃法: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也可以将银耳和黑木耳一起洗净后,蘸芥末酱油吃,味道很鲜美。

 3.苹 果 

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适合在贴秋膘的季节食用。
推荐吃法:可以将苹果切片后烤了吃,干干的苹果片,吃起来别有风味;也可以将苹果和山药去皮后均匀地切成小块,放入果汁机搅拌成汁,最后用蜂蜜调味。

 

 


 4.山 药 

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5.西洋参 

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推荐吃法:可以用西洋参片冲泡喝,非常简便。甚至在吃火锅时,在里面放入西洋参,也可以有效进补。


 6.莲 藕 

莲藕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无论是促进新陈代谢还是缓解疲劳,它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莲藕虽小,浑身是宝。除了蕴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以外,它还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

推荐吃法:桂花藕,自己动手做一碗糯米桂花糖藕是度处暑再滋润不过的美食呢。


 7.海 带 

碘就是海带的大宝贝。海带可以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用于瘿瘤、瘰疬、疝气下堕、咳喘、水肿、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

推荐吃法:海带无论爆炒还是凉拌都各具风味,除此,海带煮糖水也是味道一流。秋燥最适宜来一碗冬瓜海带老鸭汤了,既滋补又祛湿。

 


 8.秋 梨 

秋梨味酸,细嚼略甜。处暑时节,秋燥明显,秋梨膏或者秋梨蛋羹都能使我们润肺安神。早在唐朝年间,秋梨经过精心调制就已被作为药膳饮品供朝廷贵客享用。常吃秋梨有助于生津养肺延年益寿,也难怪为何它会得到古代达宫贵人如此垂青。


 9.马 蹄 

处暑时节,秋燥甚浓。马蹄对克服津气干燥有很好的疗效。马蹄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人参”的美誉,生吃解渴,下菜养生。处暑时节,甚为干燥,马蹄水煎汤汁对滋秋润燥有很大的帮助。


 10.百 合 

百合除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以外,在饮食疗法上也是众人所推。处暑时节,人们要谨防秋燥,通过合理的饮食可以协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处暑。百合具有清心润肺的功效,无论生食或者蜜灸它都可以很好地帮我们达到养阴润燥的目的。同时我国好多地方有处暑吃鸭子的习惯,老鸭味甘性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推荐食谱
 

斛粥

 1.石斛粥 

操作:鲜石斛30克,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约100毫升。粳米50克,入药汁锅,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熬煮成稀粥,放入冰糖适量,搅匀。每日早、晚稍温顿服。

功效:滋阴、生津、养胃。常用于温热病后,阴津耗伤所致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嘱逆干呕等。

 2.防暑清咽汤 

操作:玄参、麦冬各15克,桔梗、甘草各5克冼净放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十五分钟后离火,加入白糖、最后加入冼净的胖大海10克。

功效:可解口干舌燥并治疗急、慢性咽喉炎。

 3.青椒拌豆腐 

操作: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豆腐1块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3个打水焯后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等调料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4.祛暑益气汤 

操作: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用水浸泡一小时后,入砂锅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离火,加白糖搅拌,晾凉后,挤入柠檬汁数滴。饮用时,可稀释冲饮。

功效:益气养阴,润胃生津,适合眩晕、心悸、乏力者以及老人和儿童饮用。

 5.山药老鸭煲 

材料:鸭子1千克、山药500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操作:鸭子1000克洗净切块,焯水后,冷水下锅煮。姜3-5片,葱3段,八角、料酒同入锅。约4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润燥、滋阴养肺。

 6.百合汤 

操作:银耳100克,先煮片刻,再放入银杏15粒、百合30克、红枣20枚,煮沸后,改用小火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双银百合汤有养阴润肺的功效。

 

处暑起居
 

进入秋季后,人体也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祖国医学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处暑期间,南方暑湿较重,暑湿最易伤脾,祖国医学称作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

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可以先从睡眠时间调整起。《黄帝内经‧素问》就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秋天晚上忌讳熬夜,因熬夜会增加燥气。

清晨尽量早起迎接阳光,吸收阳气与能量,增加抗病力。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早卧早起、储存元气、让心情平静。此外,还要适当小睡,小睡能减轻压力、增强记忆力、振奋心情,也让下午工作可以更有效率,小睡还有利于缓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老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深夜降温幅度大,睡觉夜寝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处暑时节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晚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在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起居中应注意防范,若有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处暑虽已入秋,但仍是蚊子繁殖高峰期,必须重视家居灭蚊,应用对人体无害的杀虫剂。需要注意的是,仅用驱蚊灯是不能杀灭蚊子的。

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这个时候大家不要因为天凉快了就忽视防晒,千万不要被“秋老虎”伤了皮肤。在户外时间长了,肌肤容易出现红肿、刺痛、水泡、脱皮等现象,这是遭受阳光毒晒而留下的纪念品。肌肤晒伤要赶快实施抢救,首先不再增加皮肤过度负担,以舒缓、镇定发红发热的皮肤为先,再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养品,才能加速细胞修护、再生,缓和皮肤晒伤的症状。若皮肤轻微发红发烫,可用棉片蘸冰水敷足够长的时间,直到皮肤恢复本来的颜色和温度,然后就可以用温和的洁面乳来做清洁,洗完后擦一些保湿水补充一下水分就行了。

若疼痛红肿,就说明皮肤已经真正晒伤了,可先用冰水敷,还可以用天然芦荟胶轻轻涂在皮肤上镇静消炎。还可以用黄瓜汁敷在疼痛的皮肤上10分钟,黄瓜汁水分丰富,包含的维他命C能增强皮肤的再生能力,既可补充皮肤失去的水分,又可治疗脱皮现象。清凉透入皮肤,疼痛自然消减,敷后要用水冲洗干净。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可以在晒伤后涂抹于皮肤,协助皮肤修复。西瓜皮汁具有清润的效果,曝晒后,可以用西瓜皮捣汁,掺入蜂蜜做面膜,其浆力更强,不会出现滴漏情况。整个敷面过程约15至30分钟,之后用清水洗净脸庞。蜂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等,能滋润美白皮肤,还有杀菌消毒的功效,使晒伤后的皮肤早愈合,恢复光泽。

 

 
处暑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处暑运动时间以早晚为好,午气温偏高,仍需要避免室外运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练一直到太阳当空。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登山、散步、慢跑、游泳、做操等,在运动的时候做好准备活动,注意不要剧烈,避免伤筋。简单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此外,这些运动能将夏末秋初藏在身体里的湿气引出,减少湿疹、香港脚等皮肤问题产生。运动本身可强化脾脏的运作,加强肠胃蠕动,帮助身体消化与吸收食物养分。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让身体随意放松,自然伸展,慵懒的不带任何思绪,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养身又养神。

处暑情志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看巧云又有闲情逸志之功,是处暑后情志调节的好方法。

我们常说的秋乏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来增加室内空气的调节,缓解秋乏,培养情志乐趣。居室养殖宜选择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和绿萝等。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和普通芦荟。这些植物不仅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小虫子等,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办公室适宜养芦荟和吊兰,它们能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把被认为能致癌的甲醛转化为像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

 
手推推
 

明代·高濂撰写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记载有处暑七月中坐功:每日丑寅(1点到5点)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反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身心。因此,他一直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久而久之,有利于健康。李时珍也说过“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长留,眼明耳灵。”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经此养生,孙思邈活了100多岁。处暑时节,将口中的唾液分小口缓缓咽下,是预防秋燥、滋润身体非常好的自我“推拿”方法。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因此,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得益于祖国医学思想

通过饮食  运动  起居  情志四法合用

做一个有爱有方法的人

为提高生命质量而努力

 声 明 

本文由【百姓良方】微信平台原创

 
 

 


 

旭东方博园欢迎您

 

 

 


 

 

   旭东方诚谢朋友支持和关注!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江上人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4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4人点赞

本文作者

旭.东方

与高人为伍您会不同凡响!与智者同行您方能登上巔锋!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