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春节征文赛

请老外过中国年

( 发表于2019年02月08号 20点 )

作者:李兰

今年我在德国过春节,除夕那天中午,我们请了几位正宗的日尔曼朋友,在法兰克福台湾火锅店共度佳节。吃火锅,可以使德国朋友们品尝到正宗的中国花样小吃:蔴球、春卷、凤爪、海带丝、红烧肉、油豆腐、抄尤鱼、各色小炒菜,甜点有杏仁豆腐、红枣白木耳、冰琪淋等,还有各色汤肴、水饺等......

火锅有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加上中国各色酱味、蔴油、香菜、蒜末调料,两个人一个鸳鸯火锅,半锅辣,半锅不辣,可以随意选择,热气腾腾,香味浓郁,从火锅中,夹出来的食物拌上调料真是闻着香喷喷,吃着美滋滋,誘得德国朋友们赞口不绝,原来他们看见直叫恶心,不敢碰的凤瓜、豬耳朵之类的小吃,也跟着我们美滋滋地尝起来,95岁的邻居老太说:你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不"恶心",他们边吃边用汉语说:好吃,好吃!有时还会用我教的上海话说:蛮好,蛮好!吃完了又用德语说:文得巴,文得巴!(全都好吃!全都好吃!)

我们跟他们吃西餐时用刀叉,他们跟我吃中餐也学着用筷子,这是互相尊重学习对方文化的表示。我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筷著文化的优久历史:筷著记载于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用筷子吃饭夹菜,让我们后人可以尽情的享受筷著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了省时省钱便捷的文明,而且可以笃悠悠地品尝美味佳肴。我又告诉他们:当今中国人的筷子不光是一种就餐工具,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代表着一种文明气息,出现在世人面前,有銀、竹、木、塑料等材料制作成的筷子,筷子已成为研究、使用、欣赏、馈赠、收藏相结合的工艺品,国家和上海都有筷著文化博物舘,陈列着中国筷著文化的发展史和各种各样不同品质的筷子。

原来德国朋友看我们用筷子吃饭,夹菜,觉得很奥妙,现在他们跟着我们学习用筷子在火锅中捞夹食物,用筷子夹食物拌调料,那天95岁的洋老太也用筷子夹香菇吃,啧啧啧地夸个不停!那位已经退休的男士竟然能用筷子夹花生米吃,哦,这是饭桌上的文化交流,嘿嘿,这也是我们和徳国人交朋友潜移默化17年来的友谊结晶。

德国朋友们爱吃我包的饺子,吃完火锅,我赠给他们每人一个冰袋,里面装有除夕前早就包好的餃子,同时告诉他们:中国人为什么过春节一定要吃饺子?一是因为饺子形状如金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的意思,二是因为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我这次包的饺子里有几个包有糖粒和花生粒搓在馅里,吃到糖粒的人今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粒的人将健康长寿。

我还告诉他们:吃完饺子赶紧各自开车回家打开电视看中国的春晚,5点钟前将饺子煮熟,5点钟准时吃饺子,因为这时间正是中国农历春节新的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是取“更年交子”的意思,“子”为中国的“子时”,一年的开始,交与“饺”子谐音,你们下午5点钟准时吃饺子,可以享受到中国新猪年和旧狗年"交班",“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祝福。他们听了很惊讶又很高兴地说:原来只知道中国的饺子好吃,真没想到中国的饺子还有这么多古老,深奥的文化含意与祝福!

中国除夕火锅宴真是"一网打尽"中国味道,不仅让徳国朋友们充分享受了中国舌尖上的文化,同时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筷著文化和中国的饺子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此文曾被上海老年文艺,上海退休生活刊登

评语

博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国外请老外一起过新年品尝中国美食、学习使用筷子,催生了一场中外文化习俗交流。